内
斜视1由于一条眼外肌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运动受限所致。通常见于一条或两条外直肌麻痹,或双侧的外展神经麻痹;也可能是眼内侧壁
骨折等引起的内直肌的损伤;Duane后退综合征。外展神经麻痹常见于颅脑外伤、
高血压、
糖尿病的成人;颅内
肿瘤的初期体征也常表现为外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2眼科 疾病描述 由于一条眼外肌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运动受限所致。通常见于一条或两条外直肌麻痹,或双侧的外展神经麻痹;也可能是眼内侧壁骨折等引起的内直肌的损伤;Duane后退综合征。外展神经麻痹常见于颅脑外伤、高血压、糖尿病的成人;颅内肿瘤的初期体征也常表现为外展神经麻痹。
内斜视3获得性外展神经麻痹的初期治疗是遮盖麻痹眼,或使用棱镜,还可使用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拮抗肌(内直肌)内来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6个月后尚未恢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非调节性内斜视:首先应该治疗
弱视,3D以上的远视者,必须配戴眼镜,以确认调节的下降能会接部分偏斜,待弱视治疗完成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通常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减弱双眼的内直肌,另一个就是在同一眼上施行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共同性内斜视系指双眼注视同一目标时,有一眼的视轴呈不同程度的内斜现象。共同性内斜视者不能双眼单视,其融合机能不健全,甚至丧失,因此没有正常的立体感觉。 此类斜视在儿童中发病率最高,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临床上可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两种:调节性内斜视是因过度使用调节,而增强集合力所致.常伴远视。其发病多在7岁前,3岁左右多见,开始时常为间歇性,到后期变为恒定性,其特点为看近的斜视角大于看远的斜视角。非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较复杂,一般无明显屈光不正,配镜无作用,可由于集合中枢的异常兴奋或眼外肌解剖异常所致;与集合力过强、外展过弱以及融合功能不良等有关。 诊断要点 1.一眼向鼻侧偏斜。 2.无复视。 3.无代偿头位。 4.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 5.遮盖健眼,眼球运动基本正常,任何方向注视斜视角均相等, 治疗 应及早治疗,其目的不仅为美容而矫正眼位,更重要的是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和恢复。 1.散瞳疗法:对不合作的单眼共同性内斜的婴幼儿,可用1%阿托品限膏涂注视眼每日1次,使注视眼视力模糊,迫使斜眼看东西。 2.矫正屈光不正:对于3岁左右的患儿,应用1%阿托品点眼,每日5次,连续3日,使睫状肌充分麻痹后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以矫正屈光不正。戴镜3个月后复查视力。 3.如有弱视,应及时治疗。 4.手术治疗:如经上述治疗后眼位仍偏斜者,则应手术,纠正眼位后,争取恢复双眼单视。对于成年人,手术只能达到美观上的改善,而视功能(弱视、双眼单视、立体视)则难以恢复。 5.有条件者,手术前后均应作同视机检查及训练双眼单视功能,建立融合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