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1)睫状肌存在张力:若达到睫状肌完全麻痹,则正常的睫状肌张力也被松驰,诱发出更多的正度数,在给予处方时应考虑将这部分剔除。
屈光矫正
≥1.00D
假设该患者会聚近点为15㎝,远距正位,近距12△exo,正融像性聚散下降,这些测量数据提示,对该患者少量的屈光不正矫正显得非常有意义和必要,其矫正可以增进视网膜像的清晰度,从而改进融像功能,减少症状。
(2)会诱发高量的隐斜,产生负融像或正融像聚散的异常需求;
062 双眼视异常的处理:屈光矫正
双眼视觉功能异常临床处理方法有多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基本方法有:①屈光矫正;②附加阅读镜;③棱镜;④视觉训练。治疗目的是达到缓解症状、改进视觉功能,以病例类型及调节/聚散功能检测参数作为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
屈光不正类型
(4)减低融像能力,导致视网膜像模糊。
近视
(3)非显著性屈光不正量:若患者的屈光不正量低于表6-1所提示的矫正需求,如何处理,对此的看法在临床上不是特别统一。如一患者有以下屈光不正,伴有阅读时眼紧张的病史:
≥-1.00D
OS:+0.25-0.50×90
表6-1 临床有显著意义的屈光不正量
≥+1.50D
一、屈光不正量大小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临床经验,低度屈光不正伴眼部视觉功能问题时,该低度屈光不正通常与该症状有关,一般给予矫正。
(2)双眼状态:若存在内隐斜或间歇性内斜视,则尽量采用最大正度数的处方。
散光
屈光矫正时,不但考虑常规的矫正规则,同时应考虑到屈光不正与调节和聚散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含隐斜的屈光不正患者中,内隐斜多见于高度远视患者,外隐斜多见于近视患者,在确定处方的时候,必须考虑尽量减少潜在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