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静态检影加自然状态下的主觉验光基本可以确定和解决大部分的屈光不正病例,当怀疑有内隐斜或隐性远视时,应该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在确定最终处方前,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欠矫或过矫会导致一系列的调节功能失常;
屈光不正未矫正或残余屈光不正可能会诱发以下问题:
合理矫正屈光不正可以协调调节和会聚,克服由于屈光不正问题造成的双眼不平衡产生的调节和会聚异常。
在临床上或在患者中常常有误解,认为低度的屈光不正只要能看得见,并不一定需要屈光不正的矫正,实际上,一定量的屈光不正若不进行合理矫正,亦会产生双眼视觉相关的问题或症状。Orinda study将可能产生临床问题的屈光不正量的标准总结如表6-1
确定矫正屈光不正处方时,还应该了解患者的AC/A比率,了解患者眼的会聚情况,考虑和理解屈光矫正对眼会聚的影响。如给予内隐斜患者最大可接受正镜、给予外隐斜患者最大可接受负镜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屈光矫正亦可对双眼产生影响,如一个外隐斜远视患者(+2.00D),现给予全矫,则有可能出现视觉疲劳或双重影,再如内隐斜远视者(+4.00D),全矫后可能会诱发外斜视,临床上处理这些患者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多一些。
有临床意义的量
若双眼功能异常患者有明显的屈光不正,进行对症矫正处理,并指导患者配戴4~6周后进行调节和会聚功能的评估检测,一般能解决原功能性异常。若调节会聚功能异常一直存在,需要增加一些处理方式,如阅读附加、棱镜等。
当确定诊断为双眼视觉异常问题后确定处理方法时,首先考虑的是矫正屈光不正,临床上常见的调节性疲劳与多种屈光不正因素有关:远视、各种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散光、双眼屈光参差,近视亦会诱发视觉疲劳,近视配戴框架眼镜后初期阅读出现视觉疲劳也很常见,屈光未矫正出现的各种隐斜也会出现相关眼部症状。
二、睫状肌麻痹验光
屈光参差
≥1.00D
(3)造成双眼不平衡,引发感觉性融像异常;
OD:+0.25-0.50×90
从数字上看,该屈光不正不一定需要矫正,但该患者有症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该量的屈光不正是否是引起患者症状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测量、并对所测的调节和会聚资料进行分析。
屈光不正类型
有临床意义的量
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