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1)红色滤光片疗法: Brinker首先报道用红色滤光片法治疗旁中心注视性弱视。本疗法是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生理设计的。黄斑中心凹仅含视锥细胞,由中心凹向周边移行,视锥细胞急骤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杆细胞对光谱的红色末端不敏感,在红光下看不清,而视锥细胞则敏感,在红光下能看清。
平日遮盖健眼,在弱视眼矫正镜片上加一块有一定规格的红胶片(波片短于640.0nm的红光不能滤过)。可将红胶片按镜框的大小和形状剪下,用胶布条将它粘在镜框上(图11)。红胶片可能促使旁中心注视眼自发地转变为中心注视,因为如果还用对红光不敏感的杆细胞多的区域看,物像不清。
在Brinker报道的8例中,5例成功。Brinker有意识的在视镜上安上一块合乎规格的红玻璃检查病人。发现用红玻璃检查时,患者用黄斑注视视镜里的黑星,用白光检查时,患者则改用旁中心注视。
游走性和离黄斑中心凹较远的旁中心注视眼采用红色滤光片疗法尤为适宜。深度弱视患者不适于用此疗法,因为加用红色胶片后,可见光线减少,视力进一步下降2~3行,造成行动困难,容易发生事故。此外戴红色胶片镜框醒目,极不美观,患者除非高度合作,一般不易接受。
(2)传统遮盖法:Malik比较了用传统遮盖法、倒转遮盖法和红色滤光胶片法治疗旁中心注视弱视后,认为传统遮盖法是治疗旁中心注视弱视最有效的办法,视力的提高和注视点的转变都是最快和最多,应优先采用。
3.综合疗法 刘家琦等总结分析了经综合治疗的931例(1332眼)弱视,总治愈率(视力≥1.0)占72.73%,3岁及5岁组分别为86.03%及84.82%,81.07%建立了立体视。综合疗法的疗效提高了18.95%,也远比国内、外的报道明显优越(表1)。
(二)预后
弱视治愈标准不能仅凭单眼视力达到正常,还应具备眼正位,有健全的双眼单视功能,追踪观察3年不变者才能称为弱视的治愈。
弱视疗效评价标准:
1.无效 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者。
2.进步 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
3.基本痊愈 视力恢复到≧0.9,并有双眼单视功能。
4.痊愈 经过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若有条件可同时接受其他视功能训练,以求恢复双眼单视。
先天性白内障所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预后最差。屈光不正性及斜视性弱视预后很好,对治疗有良好反应。旁中心注视确实影响预后,对治疗不利。屈光参差性弱视的预后介于斜视性及形觉剥夺性之间。此外,伴有单侧高度远视的弱视较伴有单侧高度近视者更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