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压抑疗法在欧洲较为盛行,对于它的确切疗效,有人持观望态度:a.因为阿托品使物像模糊,并没有消除由于刺激主眼引起的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b.除了轻度弱视阿托品不能充分降低主眼视力致使患者仍不愿用弱视眼注视;c.为了用主眼注视以便获得更好视力,患儿经常摘除眼镜,但压抑看近和完全压抑(为高度远视)仍为学者们所乐用。
长期在健眼使用阿托品也可能引起遮盖性弱视。von Noorden曾报道由于健眼长期使用阿托品而引起遮盖性弱视。因此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婴幼儿,长期单侧使用阿托品也应慎重。
Frank等报道用屈光性压抑疗法(refractive penalization)治疗弱视,即主眼不滴阿托品,仅在原有矫正镜片上加 3.00球镜,也可取得较好结果。本法对学龄弱视儿童(可用主眼完成学校作业)及为巩固维持疗效,防止复发者尤为适宜。
压抑疗法的优点是无需盖眼,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可防止遮盖性弱视。戴镜后弱视眼视力能有所提高,斜视度可以减少或消失,也适用于潜伏性眼球震颤。不足之处是疗程长,费用高,但为延误了治疗时机的学龄儿童,弱视眼原始视力大于0.1以及不能坚持遮盖或应用遮盖法失败者可以试用。Stark总结了大量临床资料,认为压抑疗法不如传统遮盖法有效。
(2)视刺激疗法(CAM):Blakemore和Campbell发现动物和人的脑皮质感光细胞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很好的反应,神经元对空间频率能作灵敏的调整。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们根据这个机制设计了一种新的弱视治疗仪,命名为CAM刺激仪(视刺激仪)(图9);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来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条栅越细,空间频率越高。为了让大多数感光细胞都得到训练,这个刺激仪的条栅可以转动,这样就能使弱视眼的感光细胞在各个方位上都能接受不同空间频率条栅的刺激。
治疗仪中央有一个能旋转的轴心。把一个对比度强的黑白条栅圆盘放在轴心上。该盘旋转时则在各条子午线上都可以引起刺激反应。在条栅转盘上面再放一个画有图案的透明塑料圆盘。用患儿能识别的最高空间频率的条栅作为他的阈值。平日无需盖眼,治疗时遮盖主眼。接通电源使条栅盘旋转,令患儿用弱视眼在有图案的塑料圆盘上描画,每次7min,每天1次或每周2~3次。开始时治疗可以频繁些,随着视力的提高逐渐延长治疗间隔时间直至每周1次。在间隔期间也无需盖眼。一般做过2~3次后,视力都能有所提高。本疗法简便,疗程短,又因平日无需盖眼,患儿及家长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时的描画尤为儿童所欣赏,故多能完成弱视疗程。
Campbell首先作关于用CAM刺激仪治疗弱视的报道,经过3次,每次7min,治疗后,73%获得6/12,而其中75%曾接受过传统或微小遮盖疗法的。认为这个方法是治疗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视力可以提高得更迅速、更完善。Watson也报道用CAM治疗仪取得令人鼓舞的疗效。但以后的作者们都未能证实他们的结果。国内郭静秋等报道的治愈率为28.79%,有效率仅为50.26%。
本疗法的最好适应证为中心注视性弱视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疗程可以大为缩短。中心注视者的原始视力在0.1~0.2者一般经过10~15次治疗,视力可以进步到1.0(以往则需遮盖3~6个月)。
在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虽然两眼原始视力相等,但主眼总是很快地升高到1.0,而居劣势的一只眼则需继续治疗数周,有时因劣势眼进步太慢或停滞不前而酌情改用压抑疗法或交替遮盖。但当主眼已治愈,视力尚未巩固,任何长期遮盖主眼的办法(传统遮盖或红色滤光片疗法)都有可能引起主眼视力下降,应当予以警惕。
本疗法不能治疗各种类型的弱视,总的疗效也远不及传统遮盖法或综合疗法。旁中心注视者效果差。
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引起难于克服的复视。在发现复视可疑时,立即停止治疗。本疗法的作用机制目前尚属推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后像疗法 由最初开始,弱视的治疗仅限于遮盖健眼和利用多种办法刺激弱视眼,使该眼视力提高。直到40年代Bangerter系统地研究主动提高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疗法,设计了一种用强光炫耀旁中心弱视眼的周边部视网膜,包括旁中心注视区,使之产生抑制;同时用黑色圆盘遮挡保护黄斑,使它不受到强光的炫耀,然后在室内闪烁灯下训练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这种疗法称为增视疗法。
其后Cupper又加以改进。用一个能发射强光的改良检眼镜-后像镜(euthyscope)操作。治疗前先作散瞳检影验光,矫正屈光不正。遮盖弱视眼,目的是为了使弱视眼的旁中心注视减弱或消退以利治疗。
在治疗期间平日也盖弱视眼,防止巩固旁中心注视。治疗时遮盖主眼。每次治疗完毕仍盖旁中心注视眼,待弱视眼转变为中心注视后,改用传统遮盖法继续治疗。
治疗开始时,医生用后像镜观察弱视眼的眼底,把保护黄斑的小黑圆盘正好盖在黄斑中心凹上,但注意避免把旁中心注视点一起盖起来。位置摆好后,加大后像镜的亮度,炫耀包括旁中心注视点在内的视网膜。一般炫耀20~30s后关闭电源。令患者注视墙上白屏上的后像。起初为正后像(中心有黑圆盘的亮圈),以后转变为负后像(中心为白色周边为暗黑色圈),为了加强后像,室内有自动控制的交替点灭灯照明。在负后像出现后,令患者以负后像中心光亮区对准重叠屏上的视标并令其用小棍去指点,通过手、眼合作来加强正常定位功能。视标可以为十字或Snellen E字(图10)。
弱视眼必然用其黄斑(未炫耀区)注视,因为炫耀过的旁中心注视点的负后像是个黑暗区,而被保护的黄斑是个能看得见的白色光亮区。后像消失后可如法再炫耀1~2次,最好每天治疗2~3次,每次炫耀2~3遍,持续15~20min。
视力进步后将保护黄斑的小黑盘由5°改为3°,使弱视眼的注视点逐渐向黄斑中心凹移位。继续治疗直到旁中心注视变为中心注视,然后再继续用传统遮盖法。
在1950年左右后像疗法极为盛行,但目前已很少使用。该法费人力,耗时间,购置设备昂贵,又不适用于学龄前儿童,他们不能合作,大多数病例视力提高不显著也不持久。但为年龄较大,原始视力较差,经用其他疗法无效的旁中心注视者可以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