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的普及和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化脓性眼内炎患者不仅可保存完整的眼球,而且部分获得有用的视力,大大改善了预后,较理想地重建眼前后段的正常解剖结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早期手术,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正确掌握手术技巧、手术原则,术后全身、局部联合用药,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其次,手术中所见的炎症渗出、机化物和炎性坏死组织应尽量清除,尽量切净玻璃体基底部,在斜面镜(45度)联合巩膜顶压切净玻璃体基底部,尤其是平坦部切口处及其周围的玻璃体,应注意在周边部切除玻璃体病变时应采用低吸引,防止过度牵拉造成锯齿缘离断。玻璃体切除术行预防性环扎是必要的。
讨论随着玻璃体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玻璃体手术已成为治疗眼内异物和眼内炎炎的主要手段。眼内异物对眼球的危害,不仅局限于异物进入眼球时造成的机械性损伤,而且异物带细菌进入眼后段,易使细菌繁殖。眼内炎炎发生后,细菌及其毒素在玻璃体腔内向前可破坏睫状突上皮,造成房水分泌功能丧失,导致眼球萎缩,向后破坏视网膜细胞,影响视力。另外,由炎症引起的玻璃体混浊可逐渐机化,产生牵引性网脱。处理眼内异物、眼内炎的关键是早期行玻璃体切除直视下异物取出,清除感染源与其产生的毒素和炎性渗出,进行玻璃体内药物注射,有利于药物在玻璃体腔内的渗透,使药物最有效地发挥抗微生物作用,控制炎症反应,有利于恢复眼球本身的抵抗力。通过本组22眼手术的分析总结,22眼中有8眼伤后未能及时就诊,延误时间,7-10d后行异物取出玻璃体切除术,术后视力恢复差,1眼眼球萎缩,5眼虽然控制了炎症保存了眼球,视力仅为光感指数。所以,我们认为尽早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在手术中应注意伴有晶体混浊需切除晶体时,将周边晶体皮质尽量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形成环形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脱离。但应尽量保留前囊,为以后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供一个支撑。
结果例(22眼)异物均取出,14例(14眼)为金属异物,8例(8眼)为非金属异物,其中石块异物5例(5眼),2例(2眼)为树枝,1例(1眼)为铜丝。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内化脓性混浊物及机化条索,10例(10眼)因机化条索周边部难以彻底切除行预防性巩膜外环扎。术后炎症得到控制,屈光间质透明,所有患者均保存了眼球,随访2-26个月,3眼视网膜脱离,再次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加环扎手术,术后2眼视网膜复位,1眼再复发,患者放弃治疗,眼球萎缩。视力:1 眼无光感,2 眼有光感,3 眼指数,4 眼视力为0.02-0.05,4 眼视力为0.1-0.2,7 眼视力为0.3-0.4,1 眼视力为0.5。
手术方法:术前用0.5%托品酰胺点眼,确保手术中瞳孔散大,球后麻醉。用日本Topcon手术显微镜和苏州产玻璃体切割机、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器玻璃体切割刀用美国Alcon公司产品,采用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切除前收集房水和玻璃体液标本,送细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对晶体混浊者行晶体切除,术中尽量保留前囊或后囊膜,要使用较低吸力进行玻璃体切除,切除玻璃体内炎性黄白色或灰白色混浊渗出物,切除玻璃体条索,游离出异物,直视下用磁棒或显微异物镊夹取,取出异物后继续切除残存的机化膜,10例(10眼)行巩膜外环扎,以预防视网膜脱离。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术后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抗生素,应用复方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视网膜营养药物。
眼内炎炎临床资料本组22例(22眼)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男性19例(19眼),女性3例(3眼),年龄最大46岁,最小16岁,平均32岁。22例患者为眼球穿破伤,巩膜穿通6例,角膜周边部10例,角膜中央6例,晶体混浊12例。磁性异物14眼、非磁性异物8眼,异物最小0.2mm×0.6mm,最大3.0mm×5.0mm。术前视力:小于0.2者3例(3眼),光感在0.5以下者19例(19眼)。
复杂性眼外伤是常见致盲原因之一,可合并眼内异物存留、感染性眼内炎、外伤性
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改变,以往传统分次手术治疗,常常引起视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眼球萎缩。应用显微玻璃体手术一次性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治疗22例(22眼),不仅保存了眼球,并且获得有用的视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