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疾病 > 眼病 > 近视眼 > 正文

为什么会得近视眼?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有关近视眼发生及发展的原因一直争论不断,而相关的近视控制及治疗产品也打着各种理论的牌子在大行其道。对于近视患者来说,近视给生活带来的不变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对于近视儿童的家长来说,孩子的眼睛无疑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因此,近视的成因,以及近视是如何发展的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家长和所有近视患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概述:
遗传因素、调节理论、模糊理论以及生化指标被认为是导致近视形成的几种原因。国内有关近视的形成讨论中普遍认为调节是造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调节理论的主要依据是,调节引起的眼内肌作用、三联动引起的眼外肌的作用、辐辏与调节引起眼内压的改变。那么到底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上述的一些依据是否存在错误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利用一些现有的资料为依据,提出一些的看法和观点。
一.近视形成的两大理论
(一)调节理论
调节理论是近视眼病因学研究中最古老的学说,至今仍然为许多学者推崇。它认为近距离工作时,调节和集合是眼内肌和眼外肌作用于巩膜,并使眼内压升高,持续的高眼压致使眼轴增长,而导致轴性近视。
1.眼内肌的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为了明视物体,调节不断加强,睫状肌持续收缩,引起紧张和痉挛而诱发近视眼。由于抵抗睫状肌压力,并被过分牵拉的脉络膜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血容量继续减少,渐失去弹性及缓冲能力,继发营养不良和萎缩。随之缺少弹性的巩膜也开始变形,导致后极部延长,形成近视。
2.眼外肌的作用:对称贴附在眼球表面四对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不仅维持形式多样的眼球运动,而且对眼球的机械牵引产生压迫作用,当双眼辐辏时,在内直肌的收缩压力作用下,导致眼球的前后径的增加,引发近视眼。
(二)调节理论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我们知道,晶状体在眼球的前1/3处,而悬韧带和睫状肌只会对眼球的前1/3处的巩膜造成牵引力。另外,眼内压是通过房水来调控的,房水在晶体的前方,即在眼球的前1/3之前,且当眼内压升高的时候是对整个眼球内壁形成压力,不会仅仅对眼球的后极部产生影响。
2.大家知道,近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眼球发育的过程,在这个发育过程中整个眼球由小逐渐到大,且整个眼球的内腔也同时变大。脉络膜是夹在视网膜和巩膜之间的。如果脉络膜萎缩,而眼球却不断的长大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3.我们知道眼球的运动不是在所有的肌肉同时收缩的情况下完成的,而是某些肌肉收缩的同时,另外的肌肉就会处于松弛的状态,此时眼球受到的是沿眼球的某一切线方向上的力,使得眼球转动。例如集合运动时,内直肌收缩,外直肌放松,致使眼球的鼻侧的眼球壁,沿切线方向受到向内转动的拉力,致使眼球向内侧转动。而不是两条肌肉同时收缩,如果同时收缩眼球正好受到方向相反的拉力,眼球不能转动,这种牵拉只是造成沿眼球切线方向上的拉力,而不是压迫眼球的压力。即便造成压力,也会是由于这种压力的作用而限制眼球的生长,不可能导致眼轴变长。我们知道眼球有自身控制内压的功能,房水产生与睫状肌,由小梁网排除,当眼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为了保持眼压的稳定房水的排出会加快,否则不就成了青光眼了吗?眼球的内压调控机制就像汽车制动用的储气筒,如果空气只进不出,那么最终储气筒就会由于气压过高而发生爆炸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储气筒上安装了一个调节压力的排气阀门,当储气筒内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阀门会打开排出一定两的空气然后关闭,以保证储气筒内部的工作压力正常。同样眼球也有内压的调控机制。其实外界的压力不一定会造成眼压的升高。例如在做青光眼手术前,有时会采用压迫眼球的方法来降低眼压,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眼球施加压力迫使房水排除。
4.眼内肌的牵引力和眼外肌对眼球的拉力应该是一对对抗力,眼内肌引起晶体的调节使得巩膜受到向内的牵引力,而眼外肌则通过对眼球外壁造成向外的拉力使得眼球的转动。这两个力难道不是相对抗的吗?那么这一对力是如何作用于眼球使之增长的呢?而且哪一个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呢?
(三)模糊理论
模糊理论认为,视网膜成像质量不好是引起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屈光不正是引起模糊的主要原因。严重的模糊就会引起形觉剥夺。当所有距离都产生形觉剥夺最终将导致弱视的结果。否则就会促进眼球的生长发育,加大近视的风险或是导致近视的快速发展。就是说形觉剥夺和模糊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造成模糊的原因有两种:
1.由于异常的屈光状态造成离焦的光学影像,形成模糊。此时中心视力和视野都处于模糊状态。
2.调节虽然使得近中心视力清晰,但是视野却处于模糊状态,而且调节越强视野就越模糊。我们只要注视40cm的一本书,此时我们不难发现,书上的字是清晰的,但是书本以外视野上的其他影像却都变的模糊了。
不难看出调节引起近视的理论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东西。利用这些理论而派生出来的产品也是多种多样,那么这些产品的效果又如何呢?从近视控制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近视控制片的使用,它并没有起到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而近视控制片就是建立在调节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