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突眼,尤其无明显
甲亢者诊断时应注意除外眶内或颅内
肿瘤,以及某些局部病变引起之突眼如球后出血、海绵窦或眼静脉血栓形成等。T3抑制试验在后者示正常抑制,而在本病则不受抑制。TRH兴奋试验在眶内或颅内肿瘤者示正常兴奋曲线,而在本病示低平曲线,故T3抑制试验及TRH试验在本病中具有诊断意义。此外,眼底检查、头颅、眶内X线摄片、CT,MR检查及甲状腺抗体如TSI,TBII测定也有助于鉴别。
内分泌浸润性突眼症临床表现---内分泌突眼由起病到病情稳定、缓解,一般病程1~2年,也有延长至5年者。病情缓解后,眼部充血、肿胀现象逐渐减轻或消失,症状改善,病人的眼部不适感减轻,但眼睛很少能恢复正常,一般仍留下某种程度的眼睑收缩、肥厚、眼球突出,眼外肌纤维化。
内分泌浸润性突眼症临床表现---促使突眼加重的因素有:①甲亢控制过快,抗甲状腺药物用量过大,又未合用甲状腺片。②甲亢控制已过头,发生了
甲减。因此,为了避免突眼加重,抗甲状腺药物不宜用量过大,应及时加用适量干甲状腺片,并防止甲减发生。③手术治疗或同位素治疗后,可能和甲状腺受损、抗原释放增多有关,如果发生甲减也可加重突眼。因此对明显的突眼患者,手术或同位素治疗宜慎重。
内分泌浸润性突眼症临床表现---本病起病可急可缓,可伴有或不伴有高代谢症群,症状出现可先於高代谢症群,也可在其之后,病情多为中度或重度,呈进行性双侧或单侧突眼,与良性突眼不同,突眼度多在19~20mm以上伴下列多种症状:眶内、眶周组织充血、眼睑水肿,伴有眼球胀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眼肌麻痹、眼球转动受限,伴
斜视、复视,严重时球结膜膨出、红肿而易感染;由于眼睑收缩、眼球突出,眼睑不能闭合,角膜常多暴露,引起角膜干燥,发生炎症,继之溃疡,并可继发感染,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角膜受累可轻可重,轻者仅有
角膜炎状改变,中度者发生角膜炎与溃疡,严重者角膜混浊、坏死、穿孔,少数病人由于眶内压力增高,影响了视神经的血流供应,而引起一侧或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视神经炎或球后神经炎,甚至
视神经萎缩,视力丧失;部分患者可伴有局限性粘液性水肿皮损,以胫前发病较多;伴有或不伴有高代谢症群及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程度与甲亢轻重不平行。少数病例突眼不着而以单侧或双侧眼肌麻痹表现出现或伴有杵状指(趾)及骨关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