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百态 > 正文

魔鬼天使,好妈妈,坏妈妈和上帝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好妈妈坏妈妈理论”说:

  让我在此借用(注意: 借用而已!)一下基督教的神话吧!天使从何而来? 天上使者, 从天而来,它带来创世者的信息。然而如果我们本由创世者的美丽形象而造成,又何需天使?

  幼儿难受,或者因为饥渴,身体不舒服或者就是仅仅因为不爽,嚎啕大哭。但这回, 妈妈没有来, 不管他怎么哭。这时候,天地颠倒了,妈妈在幼儿的眼里, 变成了“坏妈妈”。不, 说变是不合适的, 克莱因认为:因为孩子太小,在他的眼里,是两个不同的形象, 就是说,真实的妈妈裂变成了两个, 一个叫好妈妈, 一个叫坏妈妈。

  克莱因还有更妙的地方:

  假如我们穿透了天使和魔鬼, 穿透了人,看到了构成我们的神圣材料, 结果会怎样?

  当然这还不是这个理论的关键地方。关键地方是,随着幼儿的成长,这两个本来裂变的妈妈现在渐渐成了一个整体。于是真实的妈妈终于在孩子的眼前出现了。 妈妈也许即是天使也是魔鬼,但这两个东西加到一起, 就不再是天使和魔鬼。而是:

  这两种状态也可能发生在成年人中。

有一种现象, 叫从爱生恨,说的是, 当时爱的越深, 后来恨的就越切。恨啊恨, 恨的是仇恨入心要发芽!背叛背叛, 能不恨吗? 原来的天使后来变成了魔鬼;或者说原来的天使,现在露出了他(她)的真相; 或者说原来是天使, 后来变坏了成了魔鬼?

  而当好妈妈和怀妈妈变成一个人的时候,这个阶段叫做“忧郁阶段”。是的, 一个怪名字:忧郁阶段。 为什么呢? 因为, 孩子开始意识到痛苦其实发自他自己的内部,和外面的世界关系不大;当他意识到,打妈妈,其实也就是打那个也是他的好妈妈的妈妈,他开始对自己的击打行为感到内疚; 当他痛苦的时候, 还不再能用打去发泄自己了, 那么他怎不忧郁了?

  然而克来因的成长之后阶段有着这样一个名称: 忧郁阶段。这难道是人类发展的终极吗?

  她说, 在好妈妈和坏妈妈还没有变成一个人的时候, 这个阶段叫“孤裂/狐疑”阶段。它的特征是封闭的内心,加上外部危险重重的世界;这个阶段充满了爆炸性的情感,混乱的对外界世界的攻击。幼儿痛苦的时候, 他只有挥动他的小手小腿漫无边际地向外踢打腾挪。

  所以,知道忧郁, 就是长大了。

  因为幼儿的情感世界是如此疾风暴雨,好妈妈不难成了天使, 坏妈妈不难成了魔鬼。

  这种现象, 时常让我想到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的一个理论: 叫“好妈妈, 坏妈妈理论”。大约大多国人还是听说过弗洛依德的,却没有听到过克莱因。其实这个克莱因,十分了得,年轻的时候,她曾经有个理想, 如果世界上大多人都接受了精神分析, 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她的理想当然没有实现, 但她却将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转了一个岔道, 她和她在伦敦的一些同事们创造了精神分析中的现代理论版:客体关系理论。这个克莱因是个女的, 不同于弗洛依德,她是靠观察研究幼儿起家的,所以她的理论自然和幼儿有关。

  幼儿难受,或者因为饥渴,身体不舒服或者就是仅仅因为不爽,嚎啕大哭。妈妈赶紧跑来, 将乳房塞到幼儿的嘴里,幼儿停止了哭泣,饱吸一场后,平静下来, 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候, 妈妈在幼儿的眼里, 就是“好妈妈”。

  人!妈妈是人!

  假如你穿透了天使和魔鬼, 穿透了人,看到了构成我的神圣材料, 结果会怎样?

  后来的精神分析家修正了一下克莱因的理论:并非这一定是两个发生在幼儿时期的阶段,比较好的思考方法是用两种状态来描述它们:“孤裂/狐疑状态”和“忧郁状态”。

  假如我穿透了天使和魔鬼, 穿透了人,看到了构成你的神圣材料, 结果会怎样?

  于是那由爱生恨,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孤裂/狐疑状态”呢?

  在我们构成的深层材料里,如果是神圣之道,那么我们看得见吗?

  在孤裂/狐疑的时候,我们看到“天使转为魔鬼”;在忧郁的时候,我们看到“人”;可是, 当我们再往下看呢?

  假如我穿透了天使和魔鬼, 穿透了人,看到了构成我的神圣材料, 结果会怎样?

  此时此刻,亲爱的读者, 你感到了什么?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