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在我国,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种途径而感染上HIV(艾滋病病毒)的病例均已出现。目前除去云南省静脉吸毒是主要传播途径外,其它各省市的感染者几乎都是通过性传播,性传播将是我国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社会大众应该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易于造成HIV性传播的高危性行为有足够的认识。
一、多性伴行为
在同一时期内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这无论对同性恋者还是异性恋者,都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性伴的数量是在青年人中估测HIV潜在流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有学者对一位每年平均与20-30名妇女发生性关系的男性AIDS(艾滋病)病人的性伴研究发现,与这位男子有过性接触的16名妇女中,10人感染了HIV,其中有3人仅与病人有过一次性交史。感染者中有8人出现了AIDS的典型或不典型症状。玛斯特曾对AIDS高发的纽约等四城市的800位异性恋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分两组过去5年间仅与同一性伴保持性关系,另一组每人5年间至少有6个性伴。结果发现,HIV阳性率在前一组仅0.25%,后一组仅达到6%,是前组的24倍。一般说来,与其它疾病相比,包括与其它种类的性传播疾病相比,HIV实际上是难于传播的。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一个已晚经感染了HIV的男性,如果一直与一个女性进行无防护的性交,那么在500次性交中,将会有一次把HIV传给女方。在这种阴道性交中女性传给男性的机率会更小一些。虽然有的青年人每次只与一人发生性关系,但他却与多人保持这种性关系,还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危险的境地。在这种一对一的(而不是群交)性接触中,尽管其感染HIV的危险性犹在,但自我保护(比如用阴茎套)的意识淡化了。
1992年对荷兰男性同性恋青年研究发现,由于这些人之间保持有稳定的性关系,他们和那种临时搭成的性伴相比,其阴茎套的使用率下降。由于一个人的性伴并不永远与其保持唯一性关系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对这种危险行为进行干预的重点应该是让青年人明白与多人保持性关系的危险性,并忠告他们每次性交都必须使用阴茎套。
日前在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第一类流行地区),同/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为HIV主要感染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相当大数量的青年人有多个性伴侣。近年来,由于对AIDS的恐惧,其性伴有减少的趋势。
在HIV以异性性交为主要传播式的国家(第二类流行地区,主要是非洲、加勒比海和南美一些地区),多性伴生活得到鼓励。在许多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由于妻子在哺乳的月经期间无法发生性关系,丈夫的婚外性关系的多配偶在文化上能够被接受。另外,由于包办婚姻的对女性必须生儿育女的要求,导致了婚姻的不和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婚外恋关系的出现。由于对生育的过分看重,妇女也可能会通过婚外性关系怀孕。在第二类流行地区,婚姻是相当不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婚外性关系和多性伴不可避免。
在同性和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的国家(第三类流行地区,包括亚洲、澳大利亚的新西兰除外的太平洋地区、中东、东欧的南美的一些乡村地区),近年来结婚年龄的提前导致了婚外性伴侣的增多。研究表明,在与性行为有关事务中广为流行的大男子主义,使男子在无约束地发生婚外关系的同时,女性在性交时用阴茎套的要求却遭到拒绝。男女性关系中的性别差异是降低其高危性行为的障碍。消除这种差异并非易事。其最终实现在于改变整个社会的规范,提高妇女的地位。
二、男性同性恋行为
大量男性同性恋者生活在HIV感染的高危环境这中。在第一类流行地区,HIDS病人中男性同性恋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目前在男性同性恋者人群中,HIV感染发生率高,他们进行肛交,并有多性伴倾向,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HIV危险。对加拿大青年的调查发现,承认自己是男性同性恋者的青年中有40%有5个以上的性伴,而与之相比的异性恋者仅仅为27%。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已经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男性同性恋者普遍减少性伴,减少性接触,并且在性接触时使用了阴茎套。
目前的研究发现,由于多种原因,男性同性恋者的性关系远较异性恋者复杂。在美国洛杉矶18-64岁的230万男性人口中,有同性恋者41万人。据调查,这些同性恋者5年中平均每人有性伴13.5-50人,个别人有数百个性伴。这种混杂的性关系,无疑大大增加了HIV传播的机会,并造成在同性恋者这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