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7岁的“金领”王俊(化名)得了艾滋病,竟在拔牙时被“牙科手机”感染的。今天,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获悉,用于钻牙的“牙科手机”以成为传播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帮凶”。为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最大的消毒灭菌供应中心,三道关口,层层“过滤”到“手机”上的病毒。
“金领”拔牙,染上艾滋病
27岁的王俊,毕业于省内一家重点大学,现今已升至为成都一家公司经理的他,同时还是某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原本应该有个非常美好的前景,但却在一次义务献血后,终止了他对未来的期盼。
王俊有每年上下半年进行义务献血的习惯。2007年8月,王俊在献血后,竟意外接到武侯区疾控工作人员的电话。“王俊,你是不是在上周进行了义务献血?”疾控人员询问他,在得到王俊肯 定答复后,疾控人员对他说:“你明天来疾控中心坐坐吧,我们聊两句。”听到疾控人员语气沉重的“邀请”,王俊顿时有了不祥的预感。
次日,王俊来到疾控中心。“王俊,你可能感染上了艾滋病。”疾控人员声音低沉地说。“不会的,我不吸毒不乱搞,怎么会得那病?” 王俊顿时慌了神,当得知疾控中心实验室已经确诊后,他的心彻底凉了。
王俊开始追溯他被感染的种种可能。上一次义务献血是在2007年1月,“也就是说,我是在1月到8月这期间感染的。”王俊反复回忆这7个月里自己所发生的与血液有关的事情,“年初的时候 ,我在一家私人诊所拔过一次牙。”同时,在他加入到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组织后,他发现有很多感染者跟他一样,生活自律,但因有某一次的拔牙史后,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
随后他向疾控人员进行咨询,才得知由于拔牙时所使用的一种名叫“口腔牙科手机”的钻牙工具,将把上一名拔牙患者口腔内的污垢和渗出的血液,“转移”到下一名拔牙患者的口中,从而形成交叉感染。“一般的清水冲洗或者消毒液的浸泡是不能杀灭病菌的。”疾控人员告诉他。
钻牙工具,竟成艾滋“帮凶”
“‘牙科手机’在口腔医院是常用的医疗工具,牙周科、牙体科、粘膜科、修复科、正齐科等科室都会用到,平均一个医生将配备7只‘手机’”。今天下午,记者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生向记者展示了钻牙工具“牙科手机”:长约8厘米的金属小棍,由牙钻和车针组成。“使用时,牙钻在口腔内高速运送,每分钟将达到8000转。”
医生介绍,钻牙时难免会出现牙齿储出血的情况,当牙钻在停止运转的瞬间,“手机”头部呈负压状态,导致患者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血液等回吸入“手机”内部。此时医院如果仅对“手机”进行冲洗或者药水消毒,是不能杀死附着在上面的病菌的。“如果上一个拔牙或者补牙的患者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则下一个拔牙或补牙的患者则将被感染。”这便形成了交叉感染,“手机”成为了传播病毒的媒介。
过三关 灭掉“手机”病菌
记者从四川省卫生监督执法大队获悉,根据工作人员调查,“手机”传染,已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消毒灭菌供应中心。投资600万,引进了多台消毒灭菌设备。
当已使用过的“手机”被送到灭菌中心后,首先要进入到“清洗间”。工作人员先对“手机”进行表面清洗,再将“手机”放置到98℃高温的仪器中,进行初次灭菌。随后,“手机”通过一个窗口被运送到第二关口:打包灭菌间。“我们会先对‘手机’钻头进行助油保养。再把它包装在专用封包袋中 ,放进台式灭菌间,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其温度达到134℃。”中心主管江波告诉记者。最后,再通过窗口运送,来到第三关口:无菌存放间,进行再次包装,并分配到相应科室。
“整个消毒灭菌过程,至少需要2个小时,过程相当严格。”江波表示,平均每天医院要对近900只“手机”进行消毒灭菌工作。“现今的私人牙科诊所开设了很多。”
推荐阅读>>>用平常心看待同性恋和艾滋
(内容整理:中医诊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