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蛀牙是牙科最常見的疾病,它是一種牙齒無機物部份產生脫鈣,及有機部份遭受破壞的疾病。
凡罹患蛀牙的牙齒絕不會不治而癒,並且不能像其他病變了的組織,於適當治療後恢復成原來的健康外觀。經過治療過後的蛀牙,只能阻止其再進一步的惡化而已,絕對不可能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且不可能像天花、白喉等疾病以預防接種的方法來加以免疫預防。
這種慢性疾病,是不論性別、年齡、貧富及種族均會發生。但是有些人非常注意口腔衛生卻滿口都是蛀牙,有些人從不關心牙齒反而終其一生牙齒完好無缺,此乃由於蛀齒的發生並非單一的因素所造成。
導致蛀牙的原因很多,但較廣為人們所知的是化學寄生或生酸學說:
在牙齒表面往往會有上皮細胞、細菌和食物的殘渣存留(若堆得肉眼可見時稱作白垢),其內若有生酸細菌(如乳酸菌、鏈球菌、酵母菌、葡萄球菌…等)貯積的話,當醣類食物(碳水化合物)進入則生酸菌會放出酵素來分解糖類食物,而產生酸性物質,這些酸會溶解並軟化牙齒表面,導致牙齒的無機部份產生脫鈣和有機物質遭受破壞的現象。
由上所述整個蛀牙形成三大要素:
1.生酸細菌 2.酵素 3.接受酵素作用的物質(如醣類食物)。
因此我們只要去除其中任何一個要素,就能防止蛀牙的發生。
造成蛀牙除了生酸學說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導致蛀牙,例如:
1.牙齒本身是否健康,會直接影響蛀牙率。母親妊娠時營養的不足,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牙齒,懷孕過程中,藥物及感染病也會造成胎兒牙齒的不健康。小孩生長過程罹患疾病及營養不足也會影響其本身牙齒的健康。
2.唾液(口水)中所含PH值、唾液的黏度、抗菌性等也會影響蛀牙率。
3.牙齒本身形態上的特徵:深而窄的咬合面溝或者頰面或舌面的小點,食物、細菌殘渣都很容易積留其內,因而這些區域容易發生蛀牙。
4.牙齒的位置:牙齒的位置如果不正常(齒列不整)的話,很容易使食物、細菌、及碎屑存留,那麼發生蛀牙的機率就會增大。若牙齒有正常而適當的排列,蛀牙的機會則會較低。
總之我們若能防止以上種種因素的發生,則蛀牙率必然會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