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尽量不要用药但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可以辅助降温),假如持续天数长并且持续高温,再考虑就诊。我女儿是晚上在39左右,白天在38左右,我就诊的标准是40度。但要用退热贴,并补充大量水分,可以考虑椰子汁,果汁兑水或泡腾片(等气泡没了再喝)。
假如宝宝
感冒发热,去医院,建议先就诊口鼻喉科,假如没有问题再就诊内科。内科只检查喉咙和肺部,而忽略耳朵,鼻子,会误诊耽误病情。
一般来讲,感冒的发热是发生在感冒初期,而感冒引起
中耳炎发热则会出现在感冒的中期或末期;感冒的发热温度不会太高,而且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我女儿假如是受凉感冒的话一般只会发热一天;而中耳炎引起的发热温度会高达40度,而且持续时间长,这次我女儿发热持续了三天,一般体温从傍晚开始迅速提高并达到顶峰;感冒引起中耳炎的孩子会非凡闹,因为会有些看不到的疼痛;关于治疗的经验:
在这里我想就我的经验,给各位妈妈一些建议,如何判定是感冒引起中耳炎:
头部的眼、耳、鼻等器官是互相沟通的。在人耳的深处的一个腔,叫“中耳”,它的外侧是耳膜,内侧连着一条通气的管道————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平时,咽鼓管是关闭的,可以防止鼻咽部的液体逆流入中耳,保持中耳的卫生。当人们在做吞咽、咀嚼、张口、打哈欠或哭笑时,咽鼓管才作瞬间的开放,使空气进出中耳腔,以保持中耳腔与外耳道的气压平衡,使鼓膜张度适合,以利于声波的传导。但是,由于小孩的咽鼓管尚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又粗又短,且呈水平位。所以,婴幼儿感冒引起中耳炎的机会相对比成年人更多。当小儿患伤风感冒时,鼻粘膜急性充血、肿胀、混有病菌的鼻涕不时地流向后鼻孔,经鼻咽部,由口腔吐出。如果感冒期产生的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的开口进入中耳腔,那么,在中耳腔会引起感染。从而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所以,要预防小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就应当督促小儿不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擤鼻涕时,以手指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鼻涕,而不要捏住鼻翼和用暴力擤鼻。一旦小孩得了急性中耳炎,就要上医院及时、合理、充分地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避免中耳腔内脓液的增加引起鼓膜穿孔,造成化脓性中耳炎,从而影响小儿以后的听力。
从表面上看,似乎感冒咳嗽并不是什么大病。但由于小儿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机体抵抗力低下,稍有疏忽,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