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压升降,大大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这样就使躯体和内脏获得更充足的血液营养,促进了血液气体成分的良性改变,如氧饱和度、氧分压增加、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下降等,使体内有机酸、碱储备、PH值等一系列生理指标呈良性变化趋势. 横膈肌较大幅度的升降运动,对于胸腹腔的脏器,如肺、心、脾、肝、肾及胃、小肠、大肠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这些腑脏循环旺盛,生机活跃。
从古代医学来看,练习开合手能增强人的“宗气”。祖国医学认为“宗气”聚于胸中,支持肺呼吸和心脏血液循环。在我国最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客邪篇》曰:“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呼吸焉。”《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又这样说过:"其病多瘘厥热寒,其治宜导引"(按:"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开合手其实是一种导引)。说明了胸中宗气,可以通过“导引”,借呼吸氧气以养之,又须饮食营养以补助之。“宗气”不但是肺呼吸的纲领,也是全身血液循环之纲领。当练“开手”、“合手”时,要求两手抱球。合与面宽,开与肩宽,要求松肩坠肘。两下肢站立之时,略下蹲与肩同宽,就是,培养人练习“宗气”。当开掌与合掌时锻炼了胸大肌,增强了肺活量,在练习时要求呼吸绵绵,“意守丹田”达到了“腹实胸宽”状态,使呼吸逐渐调节到深、长、细、匀,增强了人体从外界摄取氧气,使之进入循环血流,二氧化碳则从血流转移到肺泡排出体外(这肺呼吸过程叫外呼吸),与此同时又促进了组织内所进行的氧化过程,增强二氧化碳向血流中排出以及从血流中吸取氧气。(这种呼吸为内呼吸)。在练习开合手时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再配合腹式呼吸,并协调了肝脾等功能。当患者感胃胀疼痛或肝区疼痛,胆囊炎疼痛放射到背肋疼痛时,教他练习开合手动作,患者感到易接受此简易动作,更感练后舒适疼痛缓解,胸部闷胀消失。练拳一般在户外进行,经过户外冷空气和日光的照射及严寒的磨练,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增强了新陈代谢的能力,体温调节的功能随之增强,因此感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总之,练习开合手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肺结核、肝胆脾胃疾病是非常适合的。经常进行太极拳的开合手练习,可以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结核及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我学的是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开合手练法与传统套路大致相似,但在细腻处稍有不同:两手自然伸展,成园弧形,开时两小臂成水平直线,合掌成一垂线。开的时候,好像有气向外扩张,指尖先开,掌跟后开,两姆指开至两个乳根处止(如果开大了,就是“散”了),两手成一个太极,两手像捧一个大气球;同时左足往下踩劲,右足微虚,身体上升,两小臂仍为一水平直线,掌与小臂垂直。合的时候,掌根先合,指尖后合,成虚心合掌,两姆指相靠,两个手心微凹,合成一个太极球型;同时,身体向下降(低架子要求蹲到底;高架子:身体微向下即可)。升降开合时脊柱与地面成一垂线,直上直下,不前俯后仰,不左右摇摆。(据陈健侯的再传弟子说,他当初练成开合手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低架子,目前只有个别人练了)整个动作体现了平直圆的原理。
宋金云,40岁时因患气管炎,两肺出现阴影,纹理模糊,这时想到了学拳。他与张祚玉(陈健侯传人),两人原来都在江苏省建设厅总务处工作,张祚玉是他的上级。张的拳艺很好,经常与厅长董赞尧推手。他知道张不大肯收徒,所特请张的朋友介绍,才收他为徒。张先教他开合掌,练了一年,气管炎全好了,肺上阴影消失。后来练卍字手,学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套路,三年才学完。1983年退休,坚持练拳。2005年两腿因血栓而行动不便,3月21日跌倒地上,经鄰居送医院抢救才愈,现已不能打拳,但还坐在床上练开合手和卍字手,现年85岁,尚能生活自理,皈依基督教。
许立荣在20来岁时,得了肺结核,痰中带血,在那个年代(20世纪40年代),“来米封”还没有发明,得了这种病等于宣判了死刑。医生对他说:“你还是多买些吃吃吧。”他懂得医生这话的意思,但心中犹不甘心。他家中经济还可以,总想挣扎一翻。听说,住在南门大街的张祚玉是有名的拳师,曾从师于孙禄堂高足陈健侯,学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他就托人介绍,要拜他为师。张看他心诚,而且同情他年纪轻轻就得了这种病,所以答应试试看看。张祚玉先教他开合手,他每天由兄弟给他搬一条板凳,到张家门口坐在板凳上练,三个月后,不要兄弟抬板凳了,自己能搬动板凳了,六个月后,不要坐在板凳上练了,而能站着练了。两年后,居然身体全好了。他跟师父学完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现年80多岁,身体健康,生活正常。
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反复练习开合手在增强肺功能的同时,也增强的胸腺的分秘。免疫细胞中有一种叫T细胞,它形成於胸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由此可见,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外来侵袭物,被称为“身体中的英勇斗士”,它对结核菌,乃至肿瘤都有抑制作用、免疫作用。
传统套路的开合手练法:开手:两手相对,指尖向上,分别向左右分开(如抱气球,球中之气向外膨胀),开到两虎口与两肩相对而止,两手与肩同宽。微停,目视前方。合手:两手心相对慢慢向里相合,合至与脸同宽,稍停,目视两手中间。(《太极拳全书》第542页,《孙式太极拳诠真》第24页)。
从《易经》来看,开合手属中孚卦,下兑上巽,巽为木为风,兑为泽为口,意思为通过吐呐(呼吸)来健身。中孚卦通过揭顶抽底,可以变成颐卦。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自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意思是说,通过呼吸的调整来自养其身。
从现化医学的角度看,开合手主要能调整人的呼吸,增强肺活量,同时锻练胸肌。常练开合手可以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肌肉强壮有力,肺廓活动度好,肋软骨骨化率低,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提高对氧的利用率,增强机体氧代谢能力和能量储存,促进了呼吸系统功能的提高。运用腹式呼吸方法,不仅加大了呼吸深度,按摩了脏腑,而且促使呼吸道阻力减小,肺泡弹性增强,肺活量增加,最大通气量提高。还可增强左心室心肌收缩能力,提高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心肌舒张能力,增加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降低安静状态下的心律.使心电图在安静和负荷状态下,发生良性改变,特别是ST段在负荷增加时变化不大,表明心脏对负荷的耐受力增加,同时,由于外周循环阻力减小,循环血量增加,可明显改善肢体的能量供给状况。
要收到预期的练习效果,首先必须有坚贞恒的意志和毅力,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天天坚持练功,反复练习。其次,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自己病情和体力,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体弱的人,开始时,可以坐着练,体质增强后再站着练。先自然呼吸,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体力增强后,可采用腹式呼吸(顺式呼吸),再过一段时期,就可用胸式呼吸(逆式呼吸)。最后,必须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下面是通过单练开合手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两个典型。
开合手是孙式太极拳所特有的一手,一般认为,它的作用有二:一是转换衔接作用。孙式太极拳以开合手作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每转身换势以开合相接,它像“门户枢”,起着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二是技击作用。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中说:“开合手,若对方自身后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势向左转身或向右转身。”(第24页)除这两点以外,我认为还有特殊的健身医疗作用。
注意两点:一、松柔。全身要放松,进入大松大柔境界。松柔后则全身气血流畅。(说明:如果为了技击,就不能一唯松柔,而要上弦,做到柔中有刚)二、呼吸。如果为了治病与健身,可以自然呼吸,或用腹式呼吸。即开时吸,合时呼。如果为了技击,可用胸式呼吸,即开合时呼,合时吸。呼吸一律要做到深、长、细、匀,决不能过用力,否则脑会发胀、甚至头疼。三、手腕:练习“开合手”时,手腕应该有轻微的屈伸动作。即在两掌“开”时,双手腕内屈;两掌“合”时,双手腕外伸。但要注意,双手腕的屈伸动作一定要和两手臂的开合以及身体的升降自然同步进行。这样,可使“开合手”的上肢动作显得灵活柔和自然。笔者体会,练到一定阶段,两手会有强烈的气感,自感气血充盈达两指尖,手心和手指有胀疼感,有时血脉会有跳动感,两手一伸自然微屈成园掌,两手一合自然成球形,宛若一个太极球。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创自河北省完县人孙禄堂(1862--1933),孙禄堂于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得武式太极拳后,以武式太极拳为基础,吸取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特点,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特点,并融入这两门拳术的一些手法,融会贯通,创编成孙式太极拳。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运动方向变化较多。由于此拳以两脚进退相随为步法特点,又称"活步太极"。由于此拳以开手和合手(开合手)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还称为"开合太极拳"。孙太极可以整套练习,也可单式练习。俗话说,整套练体,单式入门。开合手是孙太极用得最多的一手,它是从武式太极拳中的起、承、开(转)、合演化来的。简单易练,只要反复练习,自然会得健身医疗的神奇功效。感兴趣者不妨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