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低盐软质饮食。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血吸虫病的预防与调养]
(3)单方验方:
鸦胆子仁o.3克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
方药:熟
附子10克、
肉桂3克、
桂枝1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
茯苓15克、
泽泻15克、车前于15克、
泽兰15克、
白术10克、
猪苓15克、大腹皮10克、
冬瓜皮30克、
莪术10克、
木香10克、
鳖甲15克(先煎)。
治法:温补脾肾,化淤行水。
④脾肾阳虚:腹胀膨隆,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白少华,舌淡,脉沉细。
赤芍15克、川楝于10克、
郁金12克、鳖甲15克(先煎)。
方药:
枸杞子15克、生热地各15克、沙参15克,
麦冬15克、
当归10克、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活血。
③肝肾阴虚:胁腹胀痛,口干,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红,脉弦细。
方药:
柴胡10克、枳壳10克、
白芍30克、白术10克、木香10克、茯苓15克、
甘草6克、
香附10克、
神曲10克、郁金12克。
治法:疏肝健脾。
食欲不振,便溏
腹泻,脉弦细。
②肝郁脾虚:胁腹胀痛,乏力倦怠,
方药: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6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川朴10克、茵陈10克、
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制乳没各6克、郁金12克、冬皿皮15克、炮山甲,5克。
治法:化湿理气、活血消症。
①湿阻气滞血淤:腹胀、
腹痛、腹泻,大便不爽或有脓血,腹部症块。舌紫苔白,脉濡缓。
(2)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方药:
青皮10克、川朴10克、
半夏10克、苹果6克、茯苓15克、柴胡10克、茵陈15克、
黄芩10克、
滑石30克(包煎)、甘草6克、
薏苡仁30克、生山栀10克、
槟榔15克、
苦参30克、
半边莲30克。
治法:清热化湿,杀虫。
(1)急性期:发热微恶寒,持续不退,腹痛、腹胀、腹泻,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濡数。
2.中医药治疗
(2)对症治疗:巨脾症:手术治疗;腹水:限盐限水,间断使用利尿剂;上消化道出血,参考有关章节。
(1)病原治疗:呲喹酮:急性血吸虫病10g/kg,每日3次,连服4日;慢性血吸虫病成人总剂量60mg/kg、儿童总剂量70mg/kg,2日分4-6次餐间服;晚期血吸虫病,总剂量40mg/ke,每日分2次服完。
1.西医药治疗。
血吸虫病的治疗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肿大,腹痛,腹泻,便血。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有肝硬化、巨脾、腹水等。见于夏秋季。病人及保虫宿主为主要传染源,经粪便污染的水源、疫水及钉螺传播,人群昔遍易感,青壮年感染率最高。本病属中医“蛊病”、“蛊疫”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