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布异常性
休克:感染性,
过敏性和神经源性休克患者血容量并减少,但都有血管床容积增大,有效循环不足,血循环量分布异常,导致组织灌流及回心血量减少。不同病因通过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使小血管特别是腹腔内的小血管舒张,血管床容积扩大导致血液分布异常,大量血液淤泄在舒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减少,因此引起的休克也称为血管源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的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其发生可由心脏内部,既心源性的原因,见于心肌梗死,
心肌病,严重的
心律失常,膜瓣性
心脏病及其他严重心脏病晚期;也可因非心肌源性,既心脏外部的病因引起,包括压力性或柱塞性的原因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减少。
2.按休克的始动发病学环节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休克。临床表现为:中心静脉压(CVP),心排出量,动脉血压降低,而中外周阻力增高。
二.休克分类1.按病因分类: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外阻塞性休克。
5.过敏。6.强烈的神经刺激。7.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4.感染:严重的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真菌感染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3.创伤:休克的发生不仅于失血有关,还和强烈的疼痛刺激有关。
2.烧伤:烧伤性休克早期主要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性休克。
(2)失液:剧烈的呕吐,
腹泻及
肠梗阻,大汗淋漓以及
糖尿病等均可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引起血容量与有小循环锐减。
休克的病因分类是怎样的?休克的病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休克的病因分类这到底如何了解? 一.休克的病因1.失血与失夜(1)失血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和失血速度,一般10%—15%min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15%,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排出量(co)和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而发生休克;失血超过总血量的45%—50%则往往迅速导致死亡。
formattext(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