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概念
血液从毛细血管逸出到皮肤或皮下组织,皮肤上便会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医学上称之为紫癜。
症状:
临床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青紫、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常伴见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治疗:
本病应及时求医,治疗上急性期严重病例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严重出血,其治疗目的包括: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提高血小板数量。治疗首选药物应为激素,可口服强的松,病情危急时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并应用止血剂如安络血、止血敏、抗血纤溶芳酸、6-氨基已酸等,严重出血者,可输新鲜血液。有条件时也输血小板。 慢性型比急性多见,约占80%左右,以成人居多。其病程经过缓慢,出血症状以皮肤紫瘢为主,四肢较多,其次为鼻、齿龈、口腔等黏膜出血。一般出血症状较轻,广泛而严重出血少见。行血象检查时可见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0×109升以下。慢性型者治疗上用药大体与急性型相同,但对激素疗效而言,则不如急性型效果好。必要时,可考虑行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