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中风 > 正文

脑血栓护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视物模糊: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血栓护理中风。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中风后可能有啥并发症 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梗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呃逆、脑卒中后抑郁等。

  预防脑卒中的根本措施是:持续降血压、减轻体重、降脂、降血糖、戒烟、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多吃水果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防治便秘,避免过劳。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坚持服用降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2脑血栓护理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小不可将血压降得低。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泳车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次。中风前的信号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象可能会突然发病。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冬季预防中风在每年12月至来年1月的寒冷季节,脑溢血、脑梗塞病人发生脑卒中(中风)的比例非常高,几乎占到门急诊病人的两成。高血压是引起脑溢血、脑梗塞的主要病因,紧张、寒冷的“诱因”加剧了病情。高血压病人最忌忽热忽冷。除了半夜起床解手,寒冷天从空调房间出外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冬天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冻,不宜开助动车等脑血栓护理吹寒风,这样都容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引发脑溢血、脑梗塞和急性心梗。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冬天最须防范脑梗塞和脑溢血。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须赶快去医院就诊。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家人须尽快送医院抢救。脑溢血超过40就有生命危险。脑梗塞在发生3—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专家提醒:中风重在预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须随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复发。

  脑血栓护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