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心脏病 > 正文

心脏病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3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实验室和临床观察均已证实,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减轻高血压并发的左心室肥厚,虽然并非所有的抗高血压药物都具有同等效力,但研究资料显示,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左室肥厚疗效最佳的药物之一,它不但可改善高血压的血液动力学,尚可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其导致的心肌肥厚某些环节,逆转心肌肥厚。有人报道,用西拉普利,每天2.5mg,4周后增至每天5mg,治疗23例患者,6个月后心肌重量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收缩功能无显着变化,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减少25%,另外,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临床应用,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次为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异搏定、硫氮唑酮等,对心室肌肥厚均有逆转作用。据报道,用硝苯地平每天30~120mg,对27例高血压患者治疗7个月,1个月后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3个月后与对照组(健康人)相近。治疗头3个月,心室充盈明显改善,之后稳定于正常。还有人对29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17例非对称性肥厚,12例向心性肥厚)的患者,和13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单用硝苯地平每日60mg,治疗6个月,发现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消退,且主要是通过肥厚部分的心肌起作用,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重量等无明显变化。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虽能降压,但对治疗左心室肥厚则作用甚微,且有较多的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广泛应用。

  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临床上对左室肥厚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效地抗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能使部分左室肥厚消退,常在血压下降后数周、数月或数年出现,其中低钠饮食与抗高血压治疗尤为重要。不同的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室肥厚的影响不甚相同。资料表明,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能有效的地防止和逆转左室肥厚,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也有类似疗效,而利尿剂逆转心肌肥厚的功能较弱。

  高血压病人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强或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心脏发生肥厚,继而心脏扩大,影响心脏的功能。而最近研究证明,有些高血压病人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长期维持在较为理想水平,心脏的重量依然还在增加。高血压患者所出现的左室肥厚类型也不尽相同,因而目前认为左室肥厚的致病因素非高血压单一因素,其他因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内皮素等都是心肌肥厚的刺激物。

  (3)治疗心律失常应根据类型的不同而用药,常用的药物如下:①窦性心动过速:常用心得安,氨酰心安,乙胺碘呋酮,异搏定等。②房性早搏: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等。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异搏定等。④心房纤颤: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等。⑤心房扑动:常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异搏定、洋地黄等。⑥交界性心动过速:常用心律平、异搏定等。⑦室性早搏:常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心律平、心得安、氨酰心安、乙胺碘呋酮等。⑧室颤:常用利多卡因、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