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心脏病 > 正文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慢性风湿心脏病又称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风湿热引起的慢性心瓣膜损害,造成瓣膜口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进而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发展为心功能代偿不全,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等症状及特殊性体成为临床主要特征。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50%~70%患者有明确的风湿热史。瓣膜受累最常见者为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者,以及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预后不良。风心病属中医的“心痹”、“咯血”、“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

  【病因病理】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

  病理变化为邪痹心脉,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闷、胸痛。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脉瘀阻,则面部两颧紫红,口唇青紫。心肺同居上焦,心血瘀阻,则肺气不利,痰阻血瘀,血不循常道,故气急、咳嗽、咳痰、咯血。心血瘀阻,心气虚弱,心阳不振,病延日久,心肾阳衰,寒水不化,上则凌心射肺,下则膀胱开阖不利,而见心悸如脱,气短喘息,四肢厥冷,小便不利。阳气衰败,阴液欲脱,瘀血痹阻心肺,可出现心胸憋闷,气短难续,咯吐血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危重证候。

  【诊断要点】

  1.临床主要表现 逐渐发展加重的左右心衰症状,如动则心悸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或端坐呼吸,咳嗽咯血及浮肿等。二尖瓣狭窄者可见两颧及口唇紫绀,形成“二尖瓣面容”。心脏听诊各瓣膜区有相应的特殊性杂音,如二尖瓣区舒张期吹风样杂音,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等。

  2.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等多有特征性改变,可明确诊断。

  【辩证分型】

  1.心血瘀阻症状:两颧紫红,唇甲青紫,心悸胸闷,甚则胸痛,咳嗽,咳痰,或伴咯血,头晕乏力。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本型最常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

  证候分析: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瘀阻则两颧紫红,唇甲青紫;心血瘀阻,致心阳不振,心脉不通,则心悸胸闷,甚则胸痛;心肺同居上焦,心血瘀阻,肺气不利,痰阻血瘀,血不循常道,故咳嗽、咳痰、咯血;

  血行不利,无以充养,则头晕乏力;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脉细或结代,均为心血瘀阻之征。

  2.气血两亏症状:心悸胸闷,气短,汗多,动则尤甚,面色苍白。舌质淡胖齿痕,脉细或儒弱。本型多见于风心病的相对稳定期。

  证候分析:邪伤正气,气虚则心血瘀阻,而见心悸胸闷,气短汗多,动则尤甚。血虚不能上荣侧面色苍白,头晕;舌质淡胖有齿痕,脉细或儒弱,均为气血两亏之征。

  3.心肾阳虚症状:面色晦黯,心悸浮肿,咳嗽喘急,甚则不能平卧,手足不温。舌黯淡,苔薄白或白滑,脉结代或脉沉细。本型为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类型。

  证候分析:心肾阳虚,下焦寒水无制,上凌心肺,则心悸、咳嗽喘急,甚则不能平卧;下则气化不利冰饮不化,腿足浮肿;阳虚不能温煦布散,寒凝血脉坝u面色晦黯,手足不温;舌黯淡,苔薄白或白滑,脉结代或沉细,均为心肾阳虚,寒凝血脉之征。

  4.阳衰阴脱症状:气促憋闷,端坐呼吸,或咯吐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烦躁不安,极度焦虑,四肢厥冷,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大汗出,皮肤湿冷,心悸如脱。舌紫,脉细数欲脱。本型是风心病的危急重症,常见于风心病高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者,或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感染,或妊娠分娩等诱发异位性心动过速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