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
ⅰ期:糖尿病前期
(3)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北京协和医院分为阴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火旺型、血瘀型共七个证型治疗。1991年全国中医糖尿病学会辨证标准协作组通过1504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为五期五型论治,分期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2)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分型。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床上三多症状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故治疗上应三焦兼顾、三消同治。《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经验之谈。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