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般认为,消渴病人如休息者每天进食主食200-250克,轻体力劳动者250-300克,中体力劳动者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400克以上;每天蔬菜500克,荤菜150食及饮高度酒。以上为一般病人的“粗算法”。住院病人特别是有并发
消渴病发生后,节制饮食是消渴病最基本的治疗。
中医食疗
临床和实验证实,上述中药有的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有的可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有的可以减少胰岛素拮抗激素的血浓度,因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故对糖耐量减低,轻、中度消渴病疗效较好。对中、重度消渴病采用“中药+小剂量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方法,亦可收到理想效果。中药、针灸对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肝病、神经病变等)有独特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于中医药价廉,副作用少,因而受到患者欢迎。
阴阳两虚型 表现为口干但饮水不多,腰酸乏力,夜尿多且多泡沫,怕冷,面色黑,舌淡,脉沉细无力,多选用滋肾温阳的中药,如仙茅、仙灵脾、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等。
气阴两虚型 表现为多饮多尿,气短懒言,神疲乏力,易感冒,易出汗,舌质淡,脉沉细,多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山药、熟地、五味子、山萸肉等。
阴虚热盛型 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口臭便秘,舌苔黄燥,脉洪数,多选用有养阴清热作用的中药,如
生地、麦冬、黄连、花粉、知母、石膏等。
几千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病异治”是中医特色之一。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通常分为以下几个证型治疗:
中医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