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①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用 这是应用最早、最常用的方法,费用较低,血浆胰岛素不会上升过高,无论先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效果
3.对联合用药组成的评价
2.联合用药的方法:如将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及格列奈类)归为一类,与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均可联合应用。
1.新发病例的联合用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开始可单药治疗也可联合用药治疗。如用单药治疗,剂量增大至最大剂量80%左右仍未能达标者应及早联合用2~3种口服药物治疗。如效果仍不理想,可睡前加用小剂量中效胰岛素。如患者b细胞已显著减退或肝肾功能损害者则只能用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的时机与评价
3.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判定疗效和调整用药剂量:若餐前血糖在控制目标范围内,但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目标时,应测餐后1~2小时血糖,争取使餐后血糖控制在10.1mmol/l以下。若调整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应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判断,以期达到最大效应。
2.如空腹血糖>14.0mmol/l首选胰岛素治疗:为迅速解除高血糖的毒性状态,建议应用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降至11.0mmol/l以下,且自身胰岛素分泌有所恢复时(可测c-肽判断)仍可改为口服降糖药。
1.根据引起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缺陷选择用药:评估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细b胞分泌缺陷,还是胰岛素抵抗。如果是前者,可选择磺脲类或格列奈类;如果是后者可选择噻唑烷二酮类;单纯餐后高血糖者亦可用α-糖苷酶抑制剂;偏肥胖且有一定胰岛素释放者宜用二甲双胍;新发病例空腹血糖过高者可一开始就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
病情评估与单一用药的选择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是发病机制中两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各不相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