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1974年,国外专家首次报告严重肥胖患者尿中含有
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此后,不断有报道证实肥胖可以引起肾损害,并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病。临床已经证实,腹型肥胖患者的肾脏几乎被包膜下的脂肪紧紧包裹,部分脂肪渗入肾中,肾内静水压明显升高,腹内压同样升高,这两者构成了对肾脏的机械压力,从而导致肾组织局部缺氧。腹型肥胖又称为内脏型肥胖,会导致肾的超负荷运转。同时肥胖是导致
糖尿病、
高血压、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祸首。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与人类的先天体质和后天饮食等有关,主要是与痰淤、湿浊有关,在治疗上注重化痰消淤、除湿。
肥胖引发肥胖相关性肾病
马建伟建议,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要控制高嘌呤饮食,避免或减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火锅、海产品、各种高汤、啤酒、少喝或不喝豆浆、坚持“三低膳食”:低脂肪、低能量、低盐。要多饮水,每日尿量控制在2000~3000豪升左右为宜;要加强锻炼坚持减肥,维持理想体重,适当运动可预防痛风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性,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50岁左右的病人运动后以少量出汗为宜。运动种类以散步、打网球、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一定不要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能使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可诱使急性痛风发作,应尽量避免。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多种原因可使尿酸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而导致
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当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时会引起肾脏病变,长期高尿酸血症会损害肾功能。中医认为该病主要与湿热淤结,肾气化不利有关,采用清热利湿通淋,行气化淤通滞的治疗方法。
会引发肾脏病变
高尿酸血症、痛风
马建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对症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定期检测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肾脏超声,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饮食、锻炼,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避免肾毒性药物;竭力消除一些影响身体状况的不利因素,如
便秘、失眠、焦虑、抑郁、各种急慢性感染、过劳、疲乏、疼痛等,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独到的疗效;注重饮食,在糖尿肾病的早期,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进食0.6克优质蛋白为宜,减少豆制品摄入,盐的摄入量在4克以下,但要注意营养不足(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胰岛素保证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保证机体有足够的热量);另外要及早中医药介入治疗,可以早期预防、延缓肾衰竭的进程。
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气阴两虚,痰湿淤血凝滞,在糖尿病的治疗早期要固护肾气、畅通肾络。在早期,通过综合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
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糖尿病肾病成为
三要膳食结构合理。要低盐饮食,每天食盐量少于6克,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如咸鱼、咸肉、咸鸡鸭。要低脂饮食,饮食中应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控制糖类总热量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芹菜、海带、紫菜、冬瓜、木耳等有一定降压疗效作用的蔬菜。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要戒烟、饮酒适量。要调节精神,中医讲究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致病,因此要保持情绪稳定、有良好的心境、愉悦的心情。要辨证施治合理调整,采用中医药调理因血压不稳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做到早防早治。严禁服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
二要控制相关联的因素,如血脂、血糖、体重、血尿酸。
马建伟建议,一要尽早严格控制血压。请专科医师提出治疗方案,血压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即小于120/ 80mmHg(120~130/ 80~85 mmHg 之间为宜)。
马建伟介绍,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小动脉硬化病变可以遍及全身,以肾脏最明显。高血压肾病占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原因的第一位。国内外的诸多资料已显示高血压导致的肾病呈逐年增加。有效防控高血压将对慢性肾病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医将高血压肾病归属于“眩晕”、“水肿”、“关格”等范畴,根据不同的症候特征进行辨证施治。
肾脏表现最明显
高血压引起小动脉硬化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马建伟提醒,呵护“生命之源”从致病源头防范。
空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马建伟特别提醒,防治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因素变化等使得糖尿病、痛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些疾病常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和慢性
50多岁、有着10年高血压病史的王先生不久前感到身体乏力,想请中医帮助调整一下。殊不知,在化验检查时发现,他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衰竭。B超显示,他的双肾已经萎缩,医生诊断为
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