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慢性肾衰过程中发生水代谢紊乱的机理是什么?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0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肾素依赖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和1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是因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升高所致。利尿、脱水常因使肾血流量下降导致肾素分泌增加,使血压更趋升高。应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可使此型高血压下降。另外,有些病人的高血压既不能用容量超载,也不能用肾素过多解释。同时,这两类发病机制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慢性肾衰并发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高血压是crf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病机理包括: 
 
  (1)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大约90%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血容量扩张所致。当肾实质性病变使肾脏失去排泄适量水、盐时,就会造成水、钠潴留,进而使血容量过多引起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可通过限制水盐的入量或通过透析除去体内过多的水、盐达到降压目的。

 少尿期后为多尿期,肾小管上皮开始新生,此时由于:①致病因素已经解除,缺血和毒性物质已消除,血循环已经恢复;②新生的小管上皮细胞仍缺乏浓缩尿液的能力,尿比重仍低于1.015;③氮质血症和潴溜的代谢产物,起渗透性利尿作用,故尿量增多,称为多尿期。

 病理
 肉眼见肾脏体积增大,质软,切面肾皮质苍白,缺血,髓质呈暗红色。镜下见肾小管上皮变平,有些呈混浊肿胀、变性、脱落,管腔内有管型及渗出物。肾中毒引起者,上皮细胞的变性、坏死集中在近曲小管,其下的基膜保护完整;肾缺血所致者,上皮细胞呈灶性坏死,分散在肾小管各段中,其下的基膜往往断裂、溃破、肾间质内可见小园形细胞浸润及水肿,有一部分死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肾脏,在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管的形态并无改变,故肾小管坏死的命名,是不很恰当的,但这些病例,在电子显微镜下,有时仍可见到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变形,内质网消失,微纤毛脱落,有些部位基膜也有微裂口。肾小球和肾小动脉一般无改变,只有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才会见到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有纤维素性血栓。到病期的第5-6天,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新生。若基膜完整,则新生的上皮细胞很快覆盖在基膜上,使肾小管形态恢复正常。但基膜有破坏者,则上皮细胞多不能再生,缺损处由结缔组织代替。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具体发病过程,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它的发生与下述有关:①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常在5ml/min以下,多数仅为1-2ml/min)产生的机理可能是由于前述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管缺血或中毒,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使近曲小管对钠的的重吸收减少,以致原尿中的钠、水量增多。当其流经远曲小管的致密斑时,刺激肾小球旁器(juxta glomerular a aratus)释放肾素,使肾脏内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高,引起肾小球小动脉的收缩、痉挛、导致肾小球特别是皮质外层肾小球的血流量下降,滤过率极度减少。此外,也可能因肾脏缺血时,肾入球小动脉灌注血量减低,直接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而使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导致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钠离子及水份滞留。另一些学者认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肿胀,致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所引起。②肾小管腔阻塞,受损伤后坏死、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炎症渗出物、血(肌)红蛋白等,结成团块和管型,阻塞管腔,使原尿下流受阻,因而少尿;另一方面管腔积尿肿胀,又会增加肾内压力,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③肾小管管壁破裂,原尿外溢。肾小管受损伤后,管壁破裂,管内的原尿向管外溢出,因而少尿;同时又造成肾间质水肿,增加肾内压力,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④有人认为各种原因(休克、创伤、挤压伤等)引起的肾缺血所致的急性肾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而缺血早期的肾滤过减少或停止(少尿或无尿)是肾脏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减轻肾小管细胞的重吸收负担,减少氧耗,增加对缺氧的耐受力,一旦肾缺血得到改善(再灌注),便可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引起严重的肾组织损伤,总之,急性肾衰是多种生理异常所组成的具有特征性综合征,各种发病机理在病程的各个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意义。

  此外,血管内溶血(如黑尿热、伯氨喹所致溶血、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氧化砷中毒等)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以及肌肉大量创伤(如挤压伤、肌肉炎症)时的肌红蛋白,通过肾脏排泄,可损害肾小管而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二、肾缺血 严重的肾缺血如重度外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大量失血、产科大出血、重症感染、败血症、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特别是合并休克者,均易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crf病人对水代谢的调整能力很差,在一次进水多时,排泄水分的速度远较正常人为慢,因此容易发生水过多而致血液稀释。另一方面,当进水过少时,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不良而不能减少排泄,仍按原来排尿情况排尿,易造成失水。发生水代谢障碍的机理主要有:①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中代谢产物积聚致渗透压升高而产生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性利尿使进水减少时排尿量不能相应减少,而有效肾单位的减少则造成摄水过多时水分不能及时排出。②肾间质渗透梯度不能维持:正常肾脏间质的渗透压由皮质表浅部向髓质深部逐步增高,这种梯度形式在抗利尿激素作用下可使集合管水分渗入间质,使尿液浓缩。crf时,由于肾脏间质受破坏,这种梯度削弱,使尿液稀释、浓缩功能均发生障碍。③ 抗利尿激素作用减弱。 
  水代谢紊乱表现为失水和水过多,其中水过多又分急慢性水过多和水中毒。轻度失水仅表现为口渴;中度失水者口渴加重,口腔粘膜干燥,疲乏无力,少尿,尿比重增加,并可出现失水热和大脑症状;重度失水者嗜睡,躁动,谵妄,幻觉,甚至昏迷。慢性水过多发展缓慢且缺乏特异症状,当血浆渗透压低达250mosm/kg·h2o,血钠低达120mm ol/l时,病人疲倦、乏力、头痛、思睡、表情淡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痛、皮肤苍白、皮下组织水肿;当血浆渗透后低达230mosm/kg·h2o,血钠低达110mmol/l时,则有焦虑不安、惊厥、偏瘫,以至昏迷、腱反射减弱至消失,出现babi ky征。出现明显神经精神症状时称为水中毒。急性水过多和水中毒crf时少见,主要由于脑水肿而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因脑疝,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急性肾衰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两大类:

 一、肾中毒 对肾脏有毒性的物质,如药物中的磺胺、四氯化碳、汞剂、铋剂、二氯磺胺(dichlorphenamide);抗生素中的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ⅰ、先锋霉素ⅱ、新霉素、二性霉素b、以及碘造影剂、甲氧氟烷麻醉剂等;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鱼蕈、斑蝥素(cantharidin)等,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