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肾移植后的慢性排异反应有哪些?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0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是指排斥反应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轻重不等的闭塞性血管炎、肾小球炎及间质性肾炎或间质性纤维化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理变化的呢?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现有资料,下列因素与慢性排斥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①白细胞血型(hla配型)配合不理想者;②肾移植后早期发生多次的急性排斥;③新山地明或环孢素剂量长期不足;④高脂血症等。尤其是新山地明或环孢素剂量的长期相对不足,可能意味着这些移植患者经常处于一种免疫抑制不佳的状态,致使慢性排斥的病理损害已潜在的发生。一旦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移植肾功能逐渐减退,并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移植肾有缩小趋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多尿和低比重尿,甚至无尿。
  关于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其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包括:①调整免疫抑制剂、短程激素冲击;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③扩张肾血管。其中调整抗排斥药物包括:新山地明、环孢素a、强的松、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百令胶囊、雷公藤制剂、霉酚酸酯、普乐可复等。如何组合应用?多少剂量?持续时间多长?因人而异。然而,同样的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或由于不同医生的处理方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经过上述积极处理,肾功能减退到透析水平时,应力争早日透析。部分病人如有条件,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期阶段,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之,肾移植要获得长期存活,慢性排斥是一重大障碍。换言之,慢性排斥问题解决了,肾移植的长期存活将会有一个飞跃。因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慢性排斥反应至关重要。对患者来说,定期复查和随访十分重要;便于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观察化验数据的变化,重新审视免疫抑制药方案是否合理,从而迅速处理慢性排斥。这样可使一部分患者移植肾功能不可逆转的恶化变为可以逆转,或将慢性排斥的病理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使患者带肾存活时间延长。所不幸的是大部分患者就诊甚晚。他们中间多数换肾成功,认为可以万事大吉,掉以轻心,不按医嘱服药或随意减少服药量、不定期复查及随访,并错误认等感到不舒服了再来找医生不迟。所以,数月,乃至半年,甚至有一年都不作化验、随访。事实上在慢性排斥初期阶段,或血肌酐在250-300 mmol/l时,患者可以没有特殊的不适。食欲、尿量都可以"正常",而此时的"祸根"已"潜伏"下来,若等到"人感觉不舒服了"再开始就医,往往为时已晚。这种例子临床上屡见不鲜。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