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近年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些甚至是急性或亚急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不可逆性,停药后肾功能仍不能恢复,往往在数月或1~2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目前已知防己、木通、泽泻、钩藤、丁香、草鱼胆等利湿减肥类中药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马兜铃、苦参、补骨脂、土牛膝、苦楝根可诱发氮质血症;苍耳子、枳实、芒硝、白头翁可引起血尿、高血压;金钱草、浮萍、夏枯草可导致高钾血症。对于中草药肾毒性的机理目前尚未明了,研究较多的是以木通为代表的马兜铃酸类。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作药用的有北马兜铃的果实———马兜铃,马兜铃的茎———天仙藤,马兜铃的根———青木香,异叶马兜铃———汉防己;木通马兜铃———关木通;锦毛马兜铃———寻骨风。这些药物的用途涉及止咳化痰、利湿消肿、祛风、除风湿等,多为常用中药,其中木通在著名的八正散、龙胆泻肝丸中为主药,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很普遍,应引起重视。
马兜铃酸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为:贫血出现得早且严重,其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不一致。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高血压。尿中多有肾小管性低分子蛋白,约40%的病人有肾性糖尿,无菌性白细胞尿。
杨教授指出,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多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性别、个体敏感性有关。当剂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即可引起肾损害。因此,应尽量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非用不可时应小剂量,短疗程,或进行炮制以减少马兜铃酸的含量。
★警惕: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大黄目前几乎所有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均有大黄,其作用为大黄可使从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的氨基酸减少,同时可使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大黄还具有抑制体蛋白分解,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等作用。目前大黄常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
雷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环孢素a相似。该药有明显缓解尿蛋白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川芎含有川芎嗪和川芎酚,被称为中药的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平衡凝血纤溶机制,抗血管活性、抗炎、调节免疫、增加肾血流量、利尿消肿等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原药川芎,也可用其提取物川芎嗪。川芎酚可用于防治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
黄芪可以抗自由基,对肾病综合征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改善动静脉瘘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口服黄芪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并有利尿作用,还可使肾病鼠血浆蛋白达到正常范围。目前常用于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及肾衰的防治。
冬虫夏草传统认为冬虫夏草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瘀的作用。其化学成分中含有19种氨基酸、糖和醇类、核苷类及钾、钙等15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1、b12、c及有机酸等。有人观察28例西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肾衰,每天加用冬虫夏草4.5~4.6克,煎汤连渣服,平均治疗2~6个月,血肌酐、尿素氮值均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所提高。目前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特别是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疗效可靠。但尿量少,血钾高者应甚用,因冬虫夏草富含钾离子。
柿叶具有皮质类固醇样作用,可抑制细胞免疫和抗体生成,其毒性极小,与类固醇相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具有肾保护作用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