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般来说,人的衰老首先表现在大脑的衰老上。原来人的大脑是由一百二十亿至一百四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但是到了老年,大脑细胞不仅日益减少,其结构和功能也在日益衰退,对人体活动的调节能力明显下降,因此也就导致了心理上衰老。心理上衰老的具体表现为人到老年,性格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为:
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控制能力差,动辄大发雷霆,或易哭泣,负性情绪占优势,经常产生抑制、疑病、孤独感、空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渐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可能出现消极言行。
身体上的疾病会使人心情不愉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对心情乃至性格的影响究竟有多少,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如果我们能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基础上把对老人的认知重新定位,就是说别按照以前对老人的认知来衡量她现在的行为,那样我们自己的心态就会宽松许多。有了宽松的心态,才能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对自己的伤害究竟有多少;另外,多组织家庭活动,帮助老人把视野放宽,对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性格改变
“老顽固”的称呼对有些人虽然不太礼貌,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回忆往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情景。略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难以倾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
对于这类老人,尊重比理解更重要。这样说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唯其马首是瞻,跟着他指鹿为马。这类老人一般比较热衷于“大事”,这样不妨在和他共同回忆美好过去的同时,顺势输送一些新的观念。另外,建议他参加老干部比较多的老年大学,和这些有着共同经历和相同志趣的人在一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他的自我认同感。
孤独抑郁
从客观上讲,由于子女逐渐独立,老年人又远离社会生活,自己体力渐衰,行动不便,与亲朋好友的来往频率下降,信息交流不畅,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在主观方面,老年人具有自己既定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易结交新朋友,而“故交”又在日益减少,因此导致人际关系范围逐渐缩小,从而引发封闭性的心理状态,这是老年人孤独情绪形成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曾对13693名城市老年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另有医学研究表明,孤独(尤其是丧偶)的老年人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能够正常交际的同龄人要高出一倍。
拿别人家的小孩当精神支柱的事,听起来有些无法理解,可有时候老人就是这样。建议家人多从老人的角度出发,和家里有小孩的亲属或邻居建立并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为老人的“老有所乐”创造客观条件。
悲观自卑
不少人到了老年期,一改往日的争强好胜,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谈交际,情绪低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郁郁寡欢,总认为什么也不如别人,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怕事,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有时甚至产生想死的念头。
尽管老人年岁日增,但常常自觉经验丰富,才能不凡,一旦退休就无从发挥,自尊心受挫,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往往以为自身价值不复存在,久而久之就会低估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产生自卑感。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多对他们做的事情给予肯定和鼓励,重新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爱好,让他们觉得以后的日子满是阳光。
适应不良
老年期是社会角色急剧变化的时期,不少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难以维持心理平衡,出现焦虑、抑郁、怀旧、行为消极,甚至自杀等。
老年人步入离退休生活以后,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经济收入相应减少,生活节奏由原来的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社交圈骤然缩小,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对这一切的变化老年人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心理上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大多数家庭注重老人的衣食住行,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需要,与老人沟通不多,慰藉不够,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作为晚辈,我们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有空多陪她聊天,多听听她的心声,有时一句话,一件小事,就会让他们备感温暖。
敏感多疑
在青年时期就敏感、怀疑的人,到老年时会更加敏感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心胸狭隘、嫉妒心强。别人说句话会反复考虑其含义,怕有飞来横祸,略有不适则怀疑得了癌症等。这种人唯我独尊,常因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对别人耿耿于怀。还有的因视听力老化,不信任他人,结果变得孤独离群。
任何人都可能有程度不同的猜疑心,但是老年人似乎更喜欢猜疑。多疑心态大多产生在一些长期与他人缺乏沟通和来往的老人身上。面对较轻的疑心老人,我们应该对他进行“心理疗法”,比如多与他沟通,事情要当面和他讲清楚等等。而对于疑心较重的老人,我们也不妨让医生来帮帮忙。
老人健康的情绪需要个人积极地培养,同时也需要家人乃至社会为之提供良好的情绪气氛。亲人朋友与老人的感情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许多老人情绪沮丧是由于情绪交流受阻,周围的人要多与他们交流生活感受,启发他们把内心的喜怒哀乐倾吐出来。另外,积极的开导,提供新鲜的生活环境,如外出散步,探亲访友,上门拜访,都可以松懈老人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