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骨病 > 缺钙 > 正文

孩子缺钙铁锌硒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2-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每一个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营养补充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没有放到每家宝宝身上都合适的选择。

钙、铁、锌、硒、碘……样样都有缺的可能,我家的宝宝到底需要补哪种?

医生、专家、长辈、老师、朋友……一人一个说法,

妈妈到底应该听取谁的意见?

还有,该不该补?补多少?如何补?

——妈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也许我们都知道,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一个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没有放到每家宝宝身上都合适的选择。

所以在这里,我们和妈妈们一起来寻找方法。我们相信最合适宝宝的,就是对宝宝最好的。在这过程中,也许道理、建议和劝告都不能够解决的疑惑,方法可以。

微量元素的误区

误区一: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少好吸收

同样是“富含铁”的食品,有的容易被人体吸收,有的就不容易;有的食品可以经常吃,大量吃,有的却不容易吃到,或者只能吃一点点;补铁药品吃多了会中毒,天然食品不会造成中毒,但吃多了吸收率就会下降。

误区二:微量元素可以随便补充

微量元素在身体里有一定的需求量,如果吸收太多,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就会产生毒性。所以每个国家的营养学家都给不同年龄的人推荐了一个合适的数量范围。父母们如果要给孩子服用营养素补剂,最好能先请教一下保健医生,是否需要补充。购买营养品后认真看一下剂量,保证服用量处在安全范围内。例如父母给孩子买了补锌药,然后又给孩子每天吃好多含锌很高的牡蛎等食品,算下来总量超过太多,容易导致孩子发生锌中毒。

误区三: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一样会受热损失

维生素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它们常常在食品加工烹调中不稳定,比如维生素C怕热,维生素B2怕光,维生素A怕氧气等等。可是微量元素不会受热损失。不过假如把皮削掉、把外面的叶子扔掉,把大米白面弄得非常精白,都会损失很多微量元素,因为越是靠中心的地方,营养素含量越低。

中国宝宝微量元素缺乏排行榜

No.1 Fe铁

铁剂,不是宝宝解馋的糖果

“如果你家中有放药的抽屉,切记要加锁,否则喜欢翻箱倒柜的宝宝很有可能拿糖衣药片当糖果吃,并可能因此中毒。”在所有补充微量元素的药片中,铁剂是最容易中毒的。为了防氧化,补铁药片通常都做得如同彩色糖果,而补铁口服液都做得像“草莓汁”或“橘子汁”,如果你不小心把铁剂放在宝宝够得着的地方,让不懂事的宝宝当糖吃、当果汁喝,宝宝会腹痛、呕吐,严重的会造成胃穿孔,危及生命(铁剂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性颇大)。更严重的是,即使得到救治,孩子未来色素沉着(宝宝皮肤变黑)和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只有少数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才需要服用铁剂。一般孩子,妈妈用铁锅炒菜、煲汤,并适量放一点醋,让铁锅溶出微量的铁元素,就可以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正确补铁ABC

△因为维生素C是著名的还原剂,可使三价铁还原成易吸收的二价铁,所以在宝宝服用铁剂的时候,加服维生素C或多吃富含维C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柑橘、猕猴桃等,都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

△碱性食物如黄瓜、胡萝卜、苏打饼干等,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不利于铁的吸收;乳制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酱、蛋黄、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含钙、磷较多,因这两种元素易与铁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进食这些食物最好与服用铁剂错开1~2个小时。

△各种可乐、雪碧类碳酸汽水中,常含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都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一样不利于铁剂吸收,所以在服用铁剂的同时,别给宝宝喝汽水。

△肉类是铁质的宝库。肉类当中含有血红素铁,这可是最容易吸收的铁,可以直接用来合成人体的血红蛋白!肉的颜色越红,所含血红素越多,肝脏、心脏、肾脏、红色瘦肉都是补血的好东西。其实肉类并不一定脂肪很高,比如说,酱牛肉的脂肪含量就很低,含铁却很多;乌骨鸡更是微量元素丰富而脂肪特低的食品。

安心补铁别担心

孩子服用铁剂时,令父母惊慌失措的变化包括:“我家宝宝吃药后恶心、呕吐!”“我家宝宝连大便也变黑了,是否消化道出血?”

口服铁剂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安排孩子在饭后立刻服用铁剂;如果宝宝的肠胃反应实在严重,不妨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葡萄糖酸亚铁,从小剂量开始,让肠胃逐渐适应。等不良反应消失后,再恢复到应服量。

此外,由于铁剂可与肠道中的硫化氢结合,而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孩子服食铁剂后,大便颜色会变黑,这是正常现象,停药后自然会消失,妈妈不必紧张。



No.2 Zn锌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