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主要原因为病毒和细菌的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亦可发病;吸烟使支气管痉挛、粘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粘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与急性支气管炎两者区别较易,可根据下述三方面鉴别:
(1)病史:急性支气管炎一般在发病前无支气管炎的病史,即无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病史。而慢性支气管炎既往均有上述呼吸道病史。
(2)病程及症状: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快,开始为干咳,以后咳粘痰或脓性痰。常伴胸骨后闷胀或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多在3~5天内好转,但咳嗽、咳痰症状常持续2~3周才恢复。而漫性支气管炎则以长期、反复而逐渐加重的咳嗽为突出症状,伴有咳痰。咳痰症状与感染与否有关,时轻时重。还可伴有喘息,病程迁延。
(3)并发症:急性支气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而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伴有上述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多数起病很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之外并无特殊,故不易被病人所注意。部分患者起病之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且起初多在寒冷季节发病,以后症状即持续,反复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1)咳嗽 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2)咳痰 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3)气喘 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病人咽喉部在呼吸时发生喘鸣声,肺部听诊时有哮鸣音。这种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类型,临床上称之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其发作状况又不像典型的支气管哮喘。
(4)反复感染 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容易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此时病人气喘加重,痰量明显增多且呈脓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发热等。肺部出现湿性音,查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本病早期多无特殊体征,在多数病人的肺底部可以听到少许湿性或干性呷音。有时在咳嗽或咯痰后可暂时消失。喘息性慢支炎发作时,可听到广泛的哮鸣音,“喘息缓解后又消失。长期发作的病例可发现有肺气肿的征象。
支气管炎的预防和治疗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供给足够的热能、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
1.饮食调整:体重正常的病人给予平衡饮食,以增强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体重低于正常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蛋白饮食,以利于受损伤的支气管组织修复。病人由于消化道细胞缺氧而使得食欲减退,应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每天可分为6次。供给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供给量为1.2~1.5g/kg体重,应以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为主。
2.适量限奶类制品:奶制品易使痰液变稠,使感染加重,应避免食用。因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在不食用奶制品时,应注意每天补充钙1000mg,2.5g碳酸钙即含有1000mg钙。
3.补充维生素: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促进支气管粘膜修复,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每天供给量为维生素C 100mg,维生素A 5000IU即可满足机体的需要。
4.增加液体摄入量,大量饮水,有利于痰液稀释,保持气管通畅;每天饮水量至少2000ml.
5.忌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或其他有刺激性的食物,可刺激气管粘膜,引起阵发性咳嗽,应尽量子避免。
6.咀嚼障碍应给予软食:若呼吸困难影响咀嚼功能时,应供给软食,以便于咀嚼和吞咽。
7.药物的影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许多药物对病人的食欲和营养代谢均有副作用,应予以注意。
(1)服用茶碱类药物时,应避免饮用咖啡、茶叶、可可及可乐饮料,以免加重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2)间羟异丙肾上腺素应在饭后用果汁吞服,以避免异味影响食欲和引起胃肠道的反应。
(3)间羟异丁肾上腺素应和食物同时服用,以避免出现胃肠道的副作用。饮食食谱在普通无渣半流饮食基础上进行改进,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肉类、蛋类、豆制品等,避免奶制品,注意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补充,增加液体量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