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下是由于身体内某一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只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贫血就能纠正。而补充原料,大部分患者只要注意饮食就能办到的。
(1)缺铁性贫血.需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有:猪肝、牛肝、鸡鸭肝、猪腰、猪肚、牛腰、牛肺、牛肉汁、蛋黄粉、银鱼干、黄鱼干、鱿鱼、海蛰、虾米与虾仁等荤菜;菠菜、油菜、荠菜、金针菜、韭菜、芹菜、豆腐皮、豆腐干,以及桃、橘、枣等。在以上食物的食物中以猪肝、牛肝、鸡鸭肝最佳哦。
(2)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应补充动物肝及肾、瘦肉、绿叶蔬菜等。
(3)蛋白质供应不足引起的贫血,应补充瘦肉、鸡、鸭、牛羊肉,以及豆类制品。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贫血患者的胃肠功能一般处于低下状态,补充食物时应逐渐增加,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可别又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哦。
回答者: yyfreeliang - 魔界至尊 十八级 6-6 08:14
什么叫贫血?
贫血并不是指身体的血液不足,而是指其中的红细胞及其所含的血红蛋白不足。正常人全身血液中红细胞的总容量是平均每公斤体重24~30毫升,血红蛋白总量是平均每公斤体重8~10克。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如果低于125克/升,女性低于115克/升即可视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又可将贫血分级,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Hb)>90克/升;中度贫血者,Hb60~90克/升;重度贫血者,Hb<60克/升。
那么,贫血是怎样发生的呢? 红细胞在血中的生存期大约是120天。衰老的红细胞死亡后被清除,由骨髓造血不断补充。健康人血中红细胞的破坏和产生保持平衡,使血中的红细胞浓度稳定在正常范围。如果红细胞寿命因为某种原因大为缩短或异常出血,超过了骨髓的补充能力,血中的红细胞浓度就会下降。前者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后者引起的贫血称失血性贫血。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红细胞的过度消耗,而是骨髓的造血能力降低,不能补足红细胞的正常消耗,红细胞浓度也会下降。骨髓造血不足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有的是骨髓本身有毛病或受到伤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有些骨髓造血不足的疾病只影响红细胞引起单纯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有些骨髓的疾病除影红细胞的产生外,还影响白细胞及血小板,使多种血细胞都减少,如再性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
什么叫低血压
成年人上臂血压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70mmHg,称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低血压多为继发性,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如
心肌梗塞、
中风、
腹泻、大出血等;剧烈疼痛或过度失水也可引起低血压甚至昏厥或休克,病情复杂急剧,需送医院诊治。
慢性低血压则是我们要谈的低血压征。据统计慢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4%,老年人群中高达10%。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1.体质性低血压:最为常见。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这类患者的血管舒缩的调节功能差,多缺乏体育锻炼。
2.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的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这种现象与其说是突然血压下降,不如视为血压调节不良。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
糖尿病、
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
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
心肌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