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
头晕、头昏时要少活动,及时输血,不可硬撑,间断输血的病人,要注意自己的输血间隔,不要随意延长。出血不止、皮肤瘀斑增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常通风换气,在冬天尤其要注意这一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食欲。
每日适当多喝水。少用煎、炸的食物。
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含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贫血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身体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抵抗力低下,易被病毒细菌感染。贫血病人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饮食要高营养、易消化,鸡蛋、精肉、豆腐、蔬菜,合理烹调,适量食用,不可过于油腻、过于辛辣。主食要粗粮细粮合理搭配,“死面”主食要少吃。提倡吃无公害蔬菜。
2、感染发热患者,要少吃发性菜肴如羊肉、猪肉、鸡肉,要少油腻多清淡。
感冒发热尽量不用安乃近、布洛芬、朴热息痛、炎痛喜康或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如速效上风胶囊、康泰克等,可使用纯中药制剂如双
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
柴胡注射液、
羚羊角注射液。也可加用抗病毒西药(病毒唑等),如发热38℃以上,要找医生应用抗生素治疗。
3、另外贫血病人不要喝浓茶、咖啡。不要长时间接触油漆、胶类及其他有机溶剂。
4、服用中西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如厌食、恶心、
腹泻、皮疹等),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护士反映。
5、服用药物遵从医嘱,不要随意服用偏方,以防用药偏差,加重病情。更不能搞一些封建迷信活动,要在正规医院诊治,严防上当受骗
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
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不要过分节制饮食,及时纠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