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脑溢血 > 正文

脑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7.手术治疗 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

  一般认为,血肿在发病后6h内形成,出血后8~24h水肿达高峰,在这之前清除血肿,可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早期手术不但可以及时清除血肿,解决颅内高压,而且减轻血液分解物对脑组织的破坏,对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深昏迷、消化道出血、去皮质强直、双瞳孔缩小及中枢性高热等,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出血量在20ml以上者。②丘脑或基底核区血肿。③破入脑室者如影响脑水循环应尽早行脑室穿刺引流,同时腰穿1次/d,每次放脑脊液10~20ml,直至病情平稳,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引流管保持1周左右。④血肿累及脑干以及高龄或脑疝者不宜手术。⑤术前血压过高者可先降血压。⑥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者应慎重。⑦小脑半球出血量在20ml左右者。⑧内科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病情逐渐加重,或出现脑疝先兆。

  (2)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往人们认为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危重,手术危险性大,有再出血的危险,手术应在24h后进行。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半小时形成血肿,3h内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6~7h出血停止并出现血肿周围水肿,紧靠血肿的脑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损害,12h达到中度水肿,24h达重度水肿,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即发病6~8h内即行手术能赶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前,这样既可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又可避免脑水肿的发生,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一般以出血后3天内手术为宜。对于出血后超过20天者是否采用穿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手术方法:常用清除血肿手术的方法有:①神经内镜治疗技术;②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③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④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⑤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

  8.脑出血的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恢复治疗的时机是在脑部病变基本稳定,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消退,受损的脑功能逐渐恢复时。此期除了原有的内科治疗外,重点应在改善脑血循环和促进营养代谢方面,应注意逐渐选用扩张脑血管的药物。药物作用要缓和,开始用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量,也可由一种逐渐增加药物种类。在恢复期的另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1)防止再出血:再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幸存者中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宋德根等报道再发性脑出血的间隔时间在3个月~5年,占同期脑出血的19.5%(58/297)。首次发病后1年内再发者37.9%,2年内再发者75.8%,3年内再发者93%,即绝大多数患者在3年内再发。

  关于再出血的诱因,Passeros等用联合变量分析表明,再发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吸烟、重度饮酒及糖尿病没有明显关系,而关键是未能控制的高血压和血管淀粉样变。

  国内宋德根等研究结果认为:再发出血的诱因多为高血压,其次为情绪改变,如激动、悲伤,糖尿病。老年人再出血往往有TIA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史,高脂血症再出血者较少。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合理治疗糖尿病,并注意情绪的自身调节,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及时治疗便秘,是预防再发性脑出血的重要环节。关于再出血的转归,宋德根等报道58例均以内科治疗,好转29例,死亡29例,各占患者数的50%。

下一篇:脑溢血的治疗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