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次全结肠切除术:升结肠无炎症和轻微炎症,保留10~20cm升结肠,切除其余结肠,剥除直肠远端粘膜,将升结肠经直肠拉出与肛门吻合。只限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炎症趵病人,做左半结肠和直肠切除,横结肠造口术。
⑤ 姑息性直肠切除术:切除全部结肠和直肠,切除肛管上部粘膜,保留肛管下部粘膜和内外括约肌。将结肠和直肠游离到盆底平面,牵紧直肠切断,切除结肠和直肠。剥除粘膜到齿线,再由肛门切除剩余粘膜,最后将回肠与肛管吻合。
④ 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肛门吻合术:适用于直肠有发育异常的病人。Taylor(1988)60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手术经验认为如选择病人是一安全方法,手术死亡率最低。但手术后并发症仍多,大部分病人需做暂时性回肠造口术。
③ 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这种手术是最简单的保留括约肌手术,避免回肠造口,并发症较少,近来多做这种姑息手术。适应征是直肠能膨胀,容量未减少,粘膜平滑,无严重发育异常,无狭窄,括约肌完好,特别是青年病人适于这种手术。并发结肠癌的病人有的提倡做这种手术,直肠有严重发育异常,排粪频繁,不能控制排粪,不能确定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肉芽肿性结肠炎的不适于这种手术。手术缺点是保留的直肠可发生直肠炎症状,严重发育异常和癌,需再切除直肠。因此,手术后应定期检查,6~12个月进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直肠癌发病率Grundfest(1981)89例是4.8%,15年2%,20年5%,25年13%,30年15%。Williams和Johnston(1985)1354例是4.4%。文献中1452例手术后需切除直肠的是14.6%。
② 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器肛管吻合术;这种手术能消除肠疾病,保留括约肌,避免永久性回肠造口。理论上可消除癌变,但实际上不能永久消除癌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他表现。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5~36%,贮器炎15%,有些功能不良,需药物调节排粪和带垫。现在趋向这种手术,很少报道对有癌病例的效用,贮器内发生癌还不清楚。适用于结肠和直肠全部炎症、严重发育异常和发生结肠癌的病人。
① 全直肠结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术,手术依据是只有切除全部结肠和直肠才能保证不发生癌;大部病人直肠有损害,如保留有病变的直肠可继续发生全身并发症;结肠发生癌的保留直肠有发生第2个癌危险,因此,这种手术是根治性手术。适用于全结肠炎症和直肠活动性炎症、肠腔缩小和狭窄、严重发育异常和已发生癌的病人。有的发生性功能不良,如尽量靠近肠壁分离直肠可以避免。节制回肠造口可改进造口功能。不能耐受1期手术的可分期手术。第1期做结肠次全切除和回肠造口术,缝合乙状结肠断端放于腹内;第2期再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
治结肠炎的方法~~3、择期手术:手术目的是将有病变的肠完全切除,但手术后仍可复发。切除范围按病变分布和类型,发育异常和癌变,选择不同手术方法。
③ 回肠造口和横结肠造口或乙状结肠造口术,适用于急性中毒性结肠扩张不能耐受结肠次全切除的病人。结肠造口可以减低肠腔压力,防止穿孔。急症手术后病情好转,再做第2期切除手术。急症手术死亡率超过30%。
② 回肠断端造口只适用于全身和局部原因不能做次全结肠切除的病人,因结肠仍存在病变,不能解除中毒、出血和穿孔。
① 次全结肠切除回肠和乙状结肠造口术,可明显缓解中毒症状和出血,并可切除穿孔的结肠。不切除直肠,不缝合乙状结肠断端,减轻病人的手术负担,防止缝合断端愈合不良和引起腹腔感染。
治结肠炎的方法~~2、急症手术:这类病人的病变广泛、病情严重,全身情况较差,手术目的是控制病情恶化,挽救生命。
⑤ 广泛结肠炎病程过10年,有狭窄症状。活组织检查高度发育异常。肠外并发症如关节炎等不断加重的病人,做择期手术。
④ 儿童和青年长期患病,全身发育不良,消瘦,表现幼稚型,应早期手术。
③ 慢性复发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不能维持营养、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病人。结肠有活动性溃疡、狭窄和假息肉,失去正常功能,持续腹泻,可做择期手术。
② 急性暴发性和严重发作的积极治疗。脉搏超过100次,体温38℃以上,排粪每日超过9次。应在24小时内手术。或开始治疗有些好转,l周末临床表现明显,排粪带血每日超过4次,结肠仍有触痛,继续心动过速和发热,应手术治疗。
① 结肠穿孔,大量出血积极治疗继续大出血,发现中毒性巨结肠积极治疗24小时无改进,应做急症手术。
治结肠炎的方法~~1、手术指征,有以下情况的应手术治疗。
该病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发展或发生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溃肠性结肠炎需手术治疗的约占20%。
最近做了B超是结肠炎,经常疼,有时候一天疼二次,不腹泻,吃什么药呢?听说要查一下是不是癌症然后再治?那应该查什么啊?怎么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