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图6 阳性贮脂细胞胞质呈棕黄色S-MA免疫组化染色400×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是由肝细胞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肝纤维化(硬化)时,在肝损伤尚未引起循环衰竭的情况下,大鼠PT延长,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由于:①肝细胞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功能低下,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转化为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导致凝血障碍。②肝病变时,由于肝细胞功能紊乱,合成肝素酶的功能降低,使肝脏对肝素或肝素类物质的灭活能力下降,血浆中肝素浓度增加,抗凝活性增强。③肝功能障碍引起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最先影响FⅦ,其次是FⅡ,最后是FⅤ和FⅩ。相对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其他因子而言,FⅦ的生物半寿期最短(6~8h),因此在反映肝源性凝血障碍和功能恢复的检测指标中,PT较为敏感。本研究高剂量治疗组PT较正常对照组略低,但该差异无临床意义(<3s)。
1.3 中药组方:黄芪、蜈蚣、三七、山慈姑、郁金、枳实、白术。采用现代中药制剂工艺,通过质量监测、稳定性实验、卫生学检查等环节制成标准颗粒剂备用。临时按剂量要求配成水溶液即可服用。
1.4 肝纤维化大鼠的药物治疗 分别给低剂量、高剂量治疗组以制备好的中药颗粒溶液灌胃,剂量分别为1g/1ml/100g体重、2g/1ml/100g体重;1次/d,共4周。
本研究在给模型组采血时发现,即使采血很顺利,血液和抗凝剂及时彻底的混合,仍有2只大鼠采血后立即发生了凝血,可见少部分肝纤维化的大鼠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固然与FⅦ合成不足有关,但也不排除由于凝血因子的提前过度消耗而引起继发性凝血障碍。
1.1.1 日立7150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试剂,测定血清ALT及A、G(A/G)。
吞噬细胞和储脂细胞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4),治疗后略有降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明显(图5、6)。表3 肝间质胶原纤维密度(Mallory染色)(面密度/μm2,x±s)注:*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Δ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表4 储脂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个/视野)(免疫组化染色)(±s)
3.4 中药复方针对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据治肝补脾原则组方,达益气健脾、理血软肝之功效。其作用机理为:①有效地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如:黄芪、白术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合成;郁金(姜黄素)对肝细胞损害有抑制作用;山慈姑(秋水仙碱)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肝小叶变性坏死的作用。②有效地调节免疫功能。其中黄芪(黄芪多糖)、白术能增强机体免疫活性,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免疫均有调理作用。③有促凝和抗凝活性,控制出血、凝血倾向。三七有明显的护肝作用,使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和灭活肝素类物质的能力不至严重减低,纠正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白术有抗凝血作用,枳实可增加冠脉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改善肝脏微循环。④抑制胶原纤维增生,预防和延缓肝硬变的发生。山慈姑的主要成分为秋水仙碱,能抑制肝内储脂细胞(结蛋白阳性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减少胶原合成及在肝窦周沉积[6],从而减轻肝脾肿大,延缓肝硬变的发生。蜈蚣能解毒软坚,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也证实了这一作用。因此,中药复方在保护肝脏(恢复肝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抗肝纤维化和改善出血倾向等方面起到明显疗效,是临床有待开发应用的良方。
2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