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的剧痛,常常为单侧性突然发生。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作血尿酸检查可以确诊。应用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发于下肢关节尤其是跖趾关节,其中以拇趾关节和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偶可同时发生多关节炎。其他容易受累的关节依次为足弓、踝、跟、膝、腕、指和肘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伴有关节腔积液,症状反复发作可累及多个关节。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纳结晶沉着于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而引起病损及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脾失健运可致升清降浊失司;肾气不化可致分清泌浊无权。湿热、痰瘀、浊毒流向经络骨节,闭阻经络,血脉不通,不通则痛,致肢体关节疼痛、红肿、灼热,甚则变生痛风结节。痛风性关节炎既为浊毒瘀阻,务当“宛陈则除之”。20余年来,笔者用火针刺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千余例,疗效颇佳。
选穴:主穴为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配穴为阿是穴(多在足背第一跖趾关节正中处)。每次在患侧选2~3个穴位针刺。
操作:患者取坐位,双足垂地。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由通红转为白亮时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度为5毫米~30毫米,每穴1~2针,以出血为度。用量杯收集放出之血,确定放血量。每次总出血量以60毫升左右为宜。达到预定值时,加压止血。每隔3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3次。术后,嘱患者在48小时内保持针孔清洁干燥。
足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后,局部红肿热痛较甚,患者难以忍受。来诊者,急于要求缓解疼痛。此时,内服药若远水难解近渴。笔者多年来用火针刺血治疗,不但见效快,而且疗效好,既能快速消除关节的红肿热痛,也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尿酸值。上述方法中选穴行间、内庭为荣穴,“荣主身热”;太冲、陷谷为输穴,“输主体重节痛”。上述腧穴,不但治疗作用好,而且易于放血。
在临床实践中,足部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局部肿胀严重,看不到脉络,在浮络上放血不可行,需在腧穴和阿是穴上行刺血术。若浅刺放出的多为炎性渗出液,需要一定深度才能放出血。如用三棱针点刺,皮肤破损较大,疼痛较重,深度达不到要求,出血量有限;而用火针刺血,速度快,皮损小,疼痛轻,可达到要求的深度,且针孔畅通,能放出治疗所需血量。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出血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至关重要,出血量多(每穴出血量最多不要超过30毫升)者疗效好,这是1次治愈的关键。切记,用火针放血应视患者个体情况,合理确定出血量。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在我国并非少见,尤其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病易与其它关节病变相混淆,导致病人长期盲目求医服药,久治不愈,严重者不仅引起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本病还常与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并存,因此加强对痛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病多属体内先天性嘌吟代谢紊乱所致,现已查明其中一部分与体内酶的缺陷有关,因此目前尚缺乏病因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配合合理的饮食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就十分重要。饮食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源性嘌呤和尿酸的主要来源,尿酸主要是从饮食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对高尿酸血症而言,内源性代谢紊乱比外源性因素更重要。如果血尿酸高,嘌呤高,痛风就形成了一个反应链。因此得了痛风不能吃什么和能吃什么就相当重要,患者必须在痛风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痛风饮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