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冠心病 > 正文

调和气血治老年高血压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老年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烦躁、耳鸣、肢麻、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以五脏亏虚为本,瘀血、痰浊互结,阻于脉道,气机不畅,气血逆乱为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的发生与反复长期的过度紧张及精神刺激有关,且患者大多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如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微循环不畅等,这些亦证明气血瘀滞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根据以上病理特点,笔者对高血压病分型论治,以调和气血为主,兼疏肝、健脾、补肾、养心等,疗效满意。

    阴虚阳亢证症见头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如蝉,烦急少寐,咽干且涩,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治以滋阴潜阳,调气和血,方用杞菊地黄汤合大定风珠加减,常用药物如生地、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麦冬枸杞子菊花天麻钩藤、牛膝、赤芍刺蒺藜、罗布麻等。

    痰浊中阻证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食少多寐,肢端麻木,或肢体游走疼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滑。治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物如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泽泻葛根、益母草、陈皮黄芪山楂、仙灵脾、仙鹤草、鹿衔草、?莶草等。其中黄芪应重用至30~120克。因黄芪平用为补,重用则通,可降低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气虚夹瘀证症见头晕目眩,头痛隐隐,胸闷胸痛,肢端麻木,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心悸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细或细涩。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黄芪赤风汤加味,常用药物如黄芪、赤芍、防风杜仲桑寄生、牛膝、珍珠母、当归沉香乌药丹参、益母草、泽兰等,其中黄芪亦应重用至30~120克。

    阴阳两虚证症见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心烦失眠,耳鸣如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肢体麻木,夜尿频频,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弦或沉细,尺脉弱。治以育阴助阳,益气和血,方用二仙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黄芪、当归、鹿角胶、杜仲、熟地、龟板、牡蛎、知母、黄柏、桑寄生、牛膝等。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