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头晕、头痛、嗜睡、软弱、但
性功能障碍非常少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伴心悸或晕厥。一般在首次给药后30~90分出现。因此,哌唑嗪首次剂量规定为0.5mg或1mg,临睡前服用。
(六)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眩晕,头晕,头痛
不同类型钙拮抗药的不良反应有所不同。在非二氢吡啶类药物中, 维拉帕米的常见不良反应为
便秘, 特别是其短效制剂。另外,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都能减弱心肌收缩力, 减慢传导, 因此, 表现为症状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禁用。二氢吡啶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红、下肢水肿、牙龈增生和心动过速, 但是均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到目前为止, 踝部水肿仍是二氢吡啶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但是第3 代药物, 如拉西地平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RB) 与二氢吡啶类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消除其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曾是治疗
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 大量文献报道, 采用舌下含服或口服硝苯地平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急症可能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如脑卒中、严重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传导功能障碍、胎儿窘迫, 甚至死亡, 因此目前该治疗方式已经弃用。
(五) 钙拮抗药--脑卒中,低血压,传导功能障碍
(5)干咳,但发生率比ACEI小。另外还有头痛、血钾升高、皮肤
瘙痒以及偶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报道
(4)引起总胆红素升高,
肝功能转氨酶升高
(3)
腹痛,
腹泻,恶心,便秘
(2)低血压 ,心动过速 ,心悸
(1)中性粒细胞减少
(四)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副作用有--低血压,心悸
8.偶有恶心、腹泻、
胰腺炎、阻塞性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及头痛、头昏、疲倦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7含有SH基团的卡托普里有味觉障碍,皮疹及白细胞缺乏等与其它含巯基的如青霉胺相似的反应。
6.血管神经性水肿 可发生于嘴唇、舌头、口腔、鼻子与面部其它部位。偶尔可发生于喉头,可威胁生命。发生机制与缓激肽及其代谢产物有关。虽可发于用药的第一个月,但也发生于服.药很久以后。一旦发生应停药。
5.妊娠 用于妊娠第二期获第三期可引起胎儿畸形。
4.咳嗽与支气管痉挛 无痰干咳是ACEI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是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可不伴有咳嗽,可能是缓激肽蓄积的结果。
3.肾功能损伤作用 肾动脉狭窄病人确实可因降低肾脏滤过压而引起肾功能损伤。
2.升高血钾作用 由于ACEI能减少AngII的生成,依赖AngII释放排钾的醛固酮减少,因此血钾可以升高,特别是在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与同时服用保钾利尿剂的病人。
1.首剂降压作用 首次服用后平均动脉压降低30%以上。
(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恶心,咳嗽
(10)中毒:中毒症状有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室性
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眩晕、思睡及意识丧失。一般服药后半小时开始出现毒性症状,12小时症状最为严重,可持续72小时。
(9)其它不良反应:腹泻、恶心、胃痛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人可引起白细胞下降、感觉异常、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并不常见。
(8)
低血糖反应:?受体阻滞剂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率很低,但有
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后所致低血糖或由于禁食或麻醉引起肝糖原减少的患者,使用?受体阻滞剂,低血糖的恢复延迟。
(7)对血脂的影响:无ISA的?受体阻滞剂不论有无心脏选择性,其对血脂的影响相似,即血TG和VLDL升高, HDL-C降低。
(6)
阳痿:阳痿不是?受体阻滞剂治疗中经常出现的副反应,较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或利尿剂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