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与遗传相关者还表现在糖尿病伴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如美国非西班牙裔黑人及西班牙裔美国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较非西班牙裔白种人分别高2.6倍及1.6倍。
2.胰岛素抵抗?众多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一个发病因素,尤其在肥胖的患者中更为明显。临床观察到在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人群中50%具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些病人以腹型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清HDL-C水平降低和总胆固醇水平增加、高胰岛素血症为共同的临床特征。高胰岛素血症可以抑制肾小管远端 Na 的排出导致体内Na 潴留,血容量增加,血管压力增大;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也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血管调节功能失凋,此外,高胰岛素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血管收缩物质如内皮素-1(ET-1)合成及释放增多,脂肪细胞但可分泌一些血管收缩蛋白如血管紧张素等。胰淀素 (Amylin)是与胰岛素一同分泌的胰岛β细胞激素。咦岛素抵抗时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伴有 Amylin分泌增多,Amylin可以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中相应受体结合并刺激肾素分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累-醛固酮系统。动物试验也证实Amylin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中起了中枢性作用。此外,由胰岛素诱导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效应减弱,上述异常使血管舒缩功能损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动物实验也证实高胰岛素血症可以通过升高ET-I浓度导致高血压发生。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关系。甚至在一些对狗和人进行的试验中还发现胰岛素可通过其舒张血管效应降低血压;慢性高胰岛素血症也不致产生高血压:因此,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尚需要更多的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确定。
3.环境因素?膳食总热量及脂肪摄入过多,缺少体力活动而致肥胖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吸烟亦为高发因素。此外,高盐饮食也可促进其发病。
4.动脉硬化?已如前述,2型糖尿病常伴育血脂异常:血LDI-C及VLDL-C增高, HDL-C降低和TG升高。这种血脂异常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称为“致粥样脂相”(arherogeni lipid profile),加之长期慢性高血糖症所致血管长
寿蛋白质及脂质的氧化、糖基化和应激作用更加速了粥样比的发展。研究表明,搪尿病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较非糖尿病者大大提早。
除动脉粥样化外,塘尿病动脉尚可发生纤维硬化。它与粥洋化改变均可使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血管弹性降低,顺应牲减低。两者均致高血压发生上特别易致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血压正常,甚或降低而致脉压增大。据报告,动脉顺应性降低35%,收缩压可升高25%。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重视。如同收缩压与舒张压同时斗高者一样,2型糖尿病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性亦较正常血压者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