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尚无流行病学证据阐明儿童或青少年血压与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关系。确定儿童、青少年血压正常或高血压的标准均来自临床经验,并被应用到大量人群。
四、 临床检查项目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诊断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是十分必要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血钙、
血尿酸、血脂、血浆肾素活性、尿液分析 、尿培养;辅助检查有:心电图、心脏B超、肾脏B超、同位素肾图、尿儿茶酚胺测定、血浆和尿类固醇测定、肾动脉造影等。超声检查能为诊断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提供有力的证据。
表2 3~16岁儿童参考身高的第95百分位的血压值表2 男孩女孩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第95百分点是按照年龄和身高数据得出的,不同年龄、身高的儿童血压标准也不同,再参照已发表的标准,就可避免将身体较高而体重未超标的儿童,或比较矮又超重的儿童误诊为血压偏高或高血压。
表1 小儿和青少年高血压的百分位数值表1中的数据是参照血压参考标准,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7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后得出的;从前的血压分类标准只根据年龄进行分类。新的标准是根据年龄和身高二者与血压的关系,再将先前的数据及最近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合在一起分析得出的(表2)。
三、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分类儿童高血压的分类与成年人不同,是按照人群中每百人的不同血压水平分布进行的(表1)。
临床征象 包括:发育与年龄不符、喂养困难、易激惹、哭闹不止、多动、抽搐、难以管教、有时呕吐、呼吸窘迫、紫绀、甚至头痛难忍。但有时因为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头痛病、多动症、癫痫、消化道疾病等。严重者会出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因此对有上述症状者应给予高度关注。但婴幼儿期患高血压常无任何临床表现,只在常规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升高。
二、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病因及临床征象病因 儿童高血压常常是疾病过程中的表现,其病因一直受到关注。多数1~10岁的高血压患儿的常见病因有: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和脐动脉导管术后并发症。也有其他不太常见的病因,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证据。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在常规体格检查中所发现的轻-中度高血压通常是原发性高血压。对这个年龄段患儿作高血压诊断时,除了考虑原发性高血压外,肾脏疾病仍是最常见的病因。
家族史 高血压家族史对儿童的血压确有影响,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比无高血压家族史儿童更倾向于患高血压。调查显示,有高血压病史的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血压相关性比与亲生子女血压相关性低。母亲与子女血压的相关性大于父亲与子女血压的相关性,这表明母方的遗传因素对子女血压的影响更大。母亲妊娠期患高血压,与妊娠期无高血压者相比,其子女出生后血压升高者多。国内文献报告,对汉中农村4623名6~15岁儿童的调查显示,收缩压(SBP)位于第75百分位数(P75)以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随访8年后其血压≥140/90 mmHg者比例为27.6%,是SBP< P75儿童的6.57倍。
体重 体重对儿童血压有较大的影响,实践证明体重较年龄对血压影响更大。
早产儿出生时血压一般是较低的,据观察在出生后第一年内,早产儿的血压增长幅度比足月产婴儿大;出生体重与其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呈负相关,即出生时体重越轻,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且出生时体重与日后出现胰岛素抵抗及高脂血症也有负相关系。
性别 现已知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血压略高,这种差异在青春发育期逐渐显露出来。观察显示13~18岁青少年男性血压显着较女性高,然而这种差异与卵巢分泌的激素水平无关。
一、 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年龄 人们通常认为儿童血压比成年人低,在20岁之前血压是平稳增长的。一般足月产的婴儿出生后第一天收缩压为70 mmHg,一周后大约可增至85 mmHg,一个月后达103 mmHg,2岁时达112 mmHg,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将逐年增高。学龄前儿童的血压值倾向于与他们的年龄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