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2.2.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量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心血管病人群监测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1985-1990年)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000,居第5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2位。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9%(缺血性卒中增高47%,出血性卒中增高54%);舒张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危险增高46%。东亚人群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在60岁以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随访4年,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以上证据说明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2.2.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西方人群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由Framingham研究及以后的多项前瞻性研究所证明,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不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张期的,在任何年龄,任何性别,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现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强的关联,MRFIT研究显示,在34万35-57岁男性白人中随访15年后,因血压升高而造成冠心病额外死亡的总数中,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的占31.6%,在140-159毫米汞柱者占42.9%,在≥160毫米汞柱者只占24.1%,这是由于人群中血压水平在前两组范围的居多,而收缩压≥160毫米汞柱者,固然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很高,但在人群中属少数。由此可见血压“正常偏高”及I级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的重要意义。我国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收缩压在120毫米汞柱到139毫米汞柱,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120毫米汞柱者增高40%,在140-159毫米汞柱者增高1.3倍,同样说明血压升高在中国人群中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影响是连续的。因此任何对高血压的定义都是人为的,许多与血压升高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由于在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人群防治,以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产生更大的效果。
2.2.3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
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没有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而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可能使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减少1/4。
2.2.4脉压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
脉压大是反映动脉弹性差的指标。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和欧洲老年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的汇总分析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心血管病史、吸烟和积极治疗等因素之后,基线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均呈显著正相关。虽然现在尚不能肯定脉压与心血管病的关联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对于脉压问题应引起重视。
2.3心血管病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