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脑
记忆 脑
人类
记忆具有相当复杂的认知功能,先前经验对
记忆测验成绩的影响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表现为
记忆的外显或内隐类型。近20多年来,研究者对两种
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得出相对一致的观点:内隐
记忆与外显
记忆依赖不同的
记忆系统,而这些
记忆系统与大
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 Rugg等(1998)使用ERP首次进行了内隐
记忆与外显
记忆神经过程的比较,并验证了内隐
记忆和外显
记忆在词领域的实验性分离。同年,Paller等通过两个实验记录了与知觉启动和外显
记忆关联的ERPs,得出类似的结论。其后,许多研究者采用不同范式都验证了Rugg的结论。这样在词领域内隐
记忆与外显
记忆的
脑机制就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那么,在其他领域内隐
记忆与外显
记忆是否也与不同
脑区相联系?对应
脑区是否与词领域相同?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孟迎芳,郭春彦两位研究者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对他们的实验及其巧妙之处做简单介绍: 在学习阶段,根据Lavie(1995)的选择性注意知觉负荷理论 及面孔刺激的独特性采用选择性注意范式,让被试加工呈现在面孔中间的颜色词来控制被试对面孔的注意,以达到被试对面孔的不同加工水平。 在再认阶段,采用类似Rugg实验中新/旧再认的测验,把未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的ERPs作为内隐
记忆的神经关联,把再认出旧面孔与新面孔的ERPs作为外显
记忆的神经关联。采用这一范式可以有效去除不同测验任务的影响,而且Rugg为这一研究范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经验。 在实验数据处理方面,根据头皮分布与电极位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波形,地形图等,选取几个代表电极进行统计分析,参照前人研究,确定分析时段300~400ms,400~500ms,500~600ms。为具体了解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