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一、高血压伴低钾
真面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占高血压总人数的5%~10%,其引发的高血压不仅顽固(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血压仍不达标),且比原发性高血压更易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左心室肥厚。
筛查方法:测定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是最常用的筛查手段。据临床经验,只要排除某些降压药的影响,这一筛查指标非常准确。
二、血压忽高忽低
真面目:嗜铬细胞瘤
有些(1%~2%)高血压患者的表现比较特殊,平时血压正常,但发作时血压很高,可达200/120毫米汞柱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心动过速、出汗、面色苍白等。病程长者,还会出现体重减轻、血糖升高。这些人可能是嗜铬细胞瘤患者,切除肿瘤后,血压很快降至正常。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阵发性分泌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引起血压阵发性升高,或血压持续性升高伴阵发性加重。体位改变、挤压肿瘤、焦虑、大小便等,都可能诱发血压急剧升高。
筛查方法:发作时测定尿和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配合肾上腺CT扫描,即可查出“元凶”。
三、仅收缩压高
真面目:甲状腺功能异常
不少老年人在测量血压时,发现自己仅有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并不高,常误以为是年龄大、动脉硬化所致。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甲状腺功能异常也是收缩期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引起收缩压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导致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增大。
筛查方法:检测甲状腺激素和血浆促甲状腺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