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不一定都会有
高血压,所以人们在患有高血压病时,不要认为此病非常多见而疏忽寻找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也不可忘记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是先患有颈椎病,还是先患有高血压,在临床上往往有时难以区别;并且有些患者是两种疾病共同存在,因此在治疗时要两种病症同时考虑,不要顾此失彼。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吴升平网络编辑:
两病并存要同时“照顾”
需要指出的是,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颈部过度活动,可以使椎间盘负重增加,如民间流行的“米字操”、“凤尾操”等,它们要求用力摇动头部,极易造成椎动脉缺血改变以及周围组织的细微创伤与劳损。
治颈椎降血压别走歪路 提倡综合治疗。首先要坚持颈椎病的治疗,注意日常头颈部姿势、用低枕睡眠、注意休息与活动相结合、用颌枕袋牵引及行药物辅助治疗等。这些治疗可以减轻头颈部对脊髓神经、交感神经节及椎动脉的压迫与刺激。另外,要在不放弃血压监测的同时采取非药物治疗,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这样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血压 二度一型 颈椎对于长期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家庭中又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症状发作有类似颈椎病特点者,不妨先拍摄颈椎X线片或颈椎CT片,排除颈椎病性高血压。
5.高血压与椎体不稳或脱位程度有关,即椎体脱位越大,高血压越严重,但与
骨质增生程度不一定完全一致。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骨质增生或前纵韧带骨化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轻了机体异常增生物对于局部神经血管的影响。
4.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中,在牵引、手法治疗颈椎病时,患者血压可下降20~30mmHg,治疗间歇期血压又会有所升高。
3.自身高血压对于降压药多不敏感,而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着。随着颈椎病情况的改善,血压基本趋于稳定。
2.在高血压发生之前,相当长时间内会出现低血压或血压波动的情况。病人表现出头昏、
头晕、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
五招辨出颈椎病性高血压1.血压升高和降低与颈椎疾病发作症状同步。当病人出现颈后部疼痛、头痛或头晕等颈椎病症状时,血压升高;头颈部症状缓解后,血压亦随之下降。高血压 二度一型 颈椎这一特点在发病早期尤为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此现象逐步减低。
高血压 二度一型 颈椎颈椎病性高血压是由于颈椎劳损、骨质增生、退行
性病变、椎体不稳、寰枢关节半脱位等原因,刺激支配心脑功能的植物神经,引发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脑内缺血中枢,从而使血压升高。临床研究发现,约有30%的高血压患者与颈椎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