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三、进一步减少免疫失败的措施
1.减少母亲HBV感染:我国许多地区已将HBV标志物列为婚前检查项目,说明社会对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重视。性接触也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在国外乙型肝炎被归为性传播疾病(STD),因此对易感妇女,尤其是配偶HBsAg阳性的妇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减少母亲HBV感染进而减少母婴传播具有一定意义。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并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症,美国产科学院(ACOG)和免疫接种顾问委员会(ACIP)都推荐对高危(家庭中有HBV感染者)的孕妇和乳母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婴儿受感染的危险。
2.减少母血中HBV含量:母婴传播免疫失败和母亲血中高的病毒含量有关。当血清HBV DNA含量很高时,即使主、被动联合免疫也不能阻断其母婴传播。因此降低母血中病毒含量有望减少宫内感染及免疫失败的发生。许多文章呼吁母亲有活跃HBV复制者(HBeAg)阳性应采取避孕措施,待血中病毒含量降低或经治疗后病毒滴度明显下降或HBeAg阴转后再考虑妊娠。这种想法常常难以实现。因为一方面慢性携带者的HBV复制相对稳定,e抗原的自然转换率很低;另一方面现有的治疗措施的效果并不如人意。IFNα治疗不仅费用昂贵,对有转氨酶升高的患者HBeAg转换率也只有30-40%,对转氨酶正常的亚洲患者的HBeAg转换率更低。新近上市的拉米夫定虽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血清HBV DNA含量,但停药后迅速反跳,HBV DNA恢复原有水平或更高。
一般认为宫内感染的发生主要在孕晚期,而此时胎儿各主要器官已成型,因此孕后期给予一定的干预措施成为另一选择。我们曾对一组孕妇产前3个月使用HBIg,每月1次。治疗组宫内感染率5.7%,较对照组的14.7%明显降低,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产前注射HBIg减少宫内感染的效果最近已被其他学者的研究证实,并发现胎儿宫内获得抗-HBs可能是HBIg的作用机理之一。
四、乙型肝炎预防的新问题
近年来有报道在卵细胞和精子中存在HBV,引起人们思考HBV有无通过生殖细胞进行传播的可能。已有报道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引产胎儿发HBV感染,也有报道在父母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活产婴儿出生时即检出HBV感染标志。这种遗传传递在HBV的传播中的地位及遗传小儿将来的转归都是未知的问题。如果遗传传递确实存在,无疑为全面控制HBV感染增加了新的困难。虽然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现有的疫苗接种或HBIg联合乙肝疫苗仍有70%-80%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是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并且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比。目前乙肝疫苗在有些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接种率还不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乙肝疫苗接种。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覆盖率,在较发达地区对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同时加强对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及免疫失败后的对策研究,减少新传染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