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肝病 > 肝硬化 > 正文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进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

    一、现行不同免疫策略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次5μg,按0、第1月、第6月程序接种。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其第1针接种要求尽早进行,不迟于生后16h。农村地区以推行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为主,经济发达地区则在推行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对孕妇进行HBsAg筛查,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推荐主被动联合免疫。国外多要求对所有HBV携带母亲的婴儿主被动联合免疫,即出生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ml(折合100U),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北京和上海等地对单用疫苗或不同方案联合HBIg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比较研究发现联合免疫的保护效果优于单用疫苗,保护率可达80%以上。

    曾有担心主被动联合免疫短期保护效果虽好,但会影响主动免疫的长期效果,影响长期保护率。而大量长期随访资料已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有文献表明联合免疫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较单用疫苗组相同或稍长,说明联合使用HBIg不影响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力。以血清HBsAg阳性率和慢性感染率为指标对624例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发现,6月龄内出现HBsAg阳性率及形成慢性感染的比例以单用疫苗组明显为高,而以后长期随访中新出现的HBsAg阳性及慢性感染率在单用疫苗组和联合免疫组非常接近,差异无显著性,因此总的HBsAg阳性率和慢性感染率仍以联合免疫组显著低于单用疫苗组。故为最大限度减少HBV母婴传播,在经济条件讲可时对HBV携带母亲的婴儿应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

    二、免疫失败及相关因素

    即使使用主被动联合免疫,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仍有慢性HBV感染发生。免疫失败和孕妇血清病毒含量及免疫程序有关。单用疫苗时HBV DNA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失败率为15%,而当HBV DNA大于1000MEq/ml(Chiron定量法),40%婴儿发生免疫失败,即使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免疫失败率也有25%左右,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感染率约25%左右,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感染率约10%。联合免疫时,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感染率10%,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慢性感染率4%。除病毒含量和接种程序外,免疫失败还可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其他疾病、病毒变异、生产方式及哺乳等,目前引起广泛关注是HBV的变异,而宫内已感染HBV是预防的难点。

    1.宫内感染:大部分母婴传播免疫失败因宫内感染引起。过去认为产时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宫内感染所占比较较低。近年发现宫内感染的比例并不象以往想象的那么低。引产胎儿肝脏或血液的HBV感染标志检出率可达40%。我院自1978年开始对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进行随访,以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阳性并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为宫内感染指标,宫内感染率约16%。对一组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平均6.14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双阳性母亲所生孩子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呈免疫失败的儿童中70%是因为宫内感染,而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呈阻断失败的儿童几乎均为宫内感染引起。

    宫内感染易引起免疫失败是因为特异性免疫耐受。最近对生命早期易于免疫耐受的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耐受并不是对外来抗原的完全无反应,而是免疫反应的部位和类型不同。虽然经典的免疫耐受模型中外周血细胞对抗原再刺激无反应,而其脾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可发生免疫反应,只是免疫反应的类型不是Th1型反应,而是Th2反应。新近的研究还发现免疫耐受并不是生命早期免疫系统的内在特性,其决定因素是抗原递呈细胞、抗原的量和接种的途径。小量抗原在新生鼠诱导Th1型反应,而大量抗原诱导Th2反应,即耐受。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更易发生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还与e抗原能透过胎盘有关。动物实验发现HBeAg和HBcAg虽具有共同序列,但因空间构象不同可引起不同的免疫反应。用HBcAg免疫小鼠可诱导Th1为主的免疫反应,而HBeAg免疫小鼠诱导Th2为主的反应。Milich等还在转基因鼠研究中发现可溶性HBeAg通过Fas-FasL介导的凋亡耗竭HBeAg和HBcAg特异性的炎症性Th1细胞,从而使免疫反应倾向于Th2方向,促进病毒感染的持续。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