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肝病 > 肝炎 > 正文

重症肝炎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1-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凉血化瘀方,当首推《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该方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之功,为临床公认之凉血散瘀基础方,并可酌加紫草、栀子、大黄、玄参等。若黄疸深重,可合茵陈蒿汤加鸡骨草、田基黄等;出血量多加大黄、栀子、紫珠草、白茅根;若消化道出血蓄瘀,可用大黄煎汁高位灌肠,凉血祛瘀止血;尿少便秘可仿《温疫论桃仁承气汤意,配大黄、桃仁、芒硝、枳实、猪苓、白茅根、怀牛膝等下瘀热、利小便;瘀阻神机,配合清心开窍通络之丹参、连翘、郁金、鲜石菖蒲等,同时可用神犀丹凉血解毒。
    在气分阶段,每见热极化火,火毒炽盛,燔灼阳明,腑实热结,若能及时采用泻火解毒、通腑泄热治法,力争阻断病势,免其侵入营血,可望提高存活率。可用栀子金花汤、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五味消毒饮等方化裁。药用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大黄、大青叶、茵陈等。热毒深入营血,热壅血瘀,则全身症状迅速急剧加重,疸色深黄如金,口秽喷人,随时有动血、出血,邪毒内陷,厥闭、动风之变。治当清营凉血以解毒,凉血活血以散瘀,可用千金犀角散。药用水牛角片、玄参、紫草、牡丹皮赤芍生地黄升麻等。同时,由于热毒从气入血,多具有气血两燔之证,故又应清气凉血、泻火解毒,参照清瘟败毒饮方意,合凉血解毒与泻火解毒诸药于一炉,审其气与血的主次轻重组方。
    重症肝炎在湿热疫毒深入营血的极期,由于热毒化火,火热炽盛,热蕴营血,煎熬熏蒸,热与血搏,而致血液稠浊,血涩不畅,形成瘀血,血瘀又可郁酿化热,而致血热愈炽,血热与血瘀互为因果,表现为瘀热相搏的一系列证候,如瘀热发黄、瘀热血溢、瘀热水结、瘀热阻窍等证。瘀热郁于血分,易促使黄疸迅速进一步加深,持续难退,病程超过10天至2周者,标志病情的恶化、难治,因此瘀热发黄与一般单纯的湿热发黄轻重差异极大。瘀热动血,具有血热与血瘀并见的特点,表现为多个部位的出血,量多势急,血色暗红、深紫,或夹有血块,质浓而稠,或肌肤瘀斑成片。对吐血、黑便的患者要特别提高警惕出现血脱危候。瘀热水结,乃因瘀热壅阻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瘀阻水停,可见尿少赤涩、腹胀尿闭等证候,与现今所说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同义。至于瘀热阻窍,扰乱神明者,则多与瘀热里结阳明,腑热上冲,热毒内陷心包相互有关,可见烦躁、谵妄、嗜睡、神昏、痉厥等危候。
    6 热霉内陷,开闭防脱
    由于重症肝炎“疫黄”的始动因素,与酒食甘肥不节(洁)密切相关,多为湿热疫毒内蕴中焦,由脾胃而熏蒸肝胆。脾湿胃热相互郁蒸,壅结阳明,腑实热结,邪毒壅滞,不得外泄,是气热传营入血的重要病理环节。腑实热结的具体病理特点约而言之有三:一为湿热与肠中糟粕互结,表现“湿热夹滞”之候,症见便溏粘滞不爽,粪色如酱,脘痞呕恶腹满,身热不扬,舌苔黄厚腻,脉濡滑数;二为湿热化燥,“腑实燥结”,症见便秘,或干结如栗,腹满胀痛、拒按,烦躁谵语,午后热甚,舌苔黄燥,脉滑数;三为热与血结,瘀热里结阳明,症见便秘,或便色如漆而易,腹部硬满急痛,身热夜甚,神志或清或乱,口干而不多饮,舌质暗紫、苔焦黄,脉沉实。
     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
    3 腑实热结,主以通泄
    总之,在急黄的全过程中,大黄应用极为广泛,具有通腑退黄、荡涤热毒,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吸收,保肝护肝,防止邪毒内陷,扭转危急之功。
下一篇:淤胆型肝炎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