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要点:(1)合理设计。以3、7、11三个母痔区为重点设计剥扎区域。(2)齿行分离。结扎点尽量错开,不要处于同一个平面。(3)适当减压。痔的基底部不宜留的过多,使结扎后能留出更多的肛管内径。(4)术后复位。术后把结扎残端送回肛内,使损伤的Treitz肌粘弹性得到有效恢复。另外,至少对称性留出3个皮桥,每个皮桥不少于1cm,术后肛管至少能顺利通过2指也是应该注意的。
那肛管狭窄的治疗办法是怎样的呢?
3.肛门括约肌位于肛管周围,包括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
2.肛门肛门为肛管末端的开口,相当于尾骨尖下方4cm处,通常呈矢状位纵裂。由于肛门括约肌的紧缩,肛周的皮肤形成辐射状的皱格,内含汗腺和皮脂腺。
1.内面观肛管内有6~10条纵向的粘膜皱壁,称肛柱。平肛柱上端的环形线,即肛直肠线。相邻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粘膜皱襞,称肛瓣。肛瓣与相邻肛柱下 端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肛窦开口向上,窦内常有粪屑,感染后易致
肛窦炎,严重者可形成
肛瘘或坐骨直肠窝脓肿等。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 。此线上、下覆盖的上皮、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分布完全不同,临床上有实用意义。齿状线稍下方有一呈环状隆起的光滑区,称肛梳,因其上皮深面 含有静脉丛,故活体上呈浅蓝色。肛流的下缘为一条略呈波浪形的线,称白线,距肛门约1.5cm。临床检查时可触到的浅沟即白线,亦称括的肌间沟,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交界处。 肛管粘膜及皮下的静脉吻合成丛,可因血流不畅而淤积,以致曲张成痔。位于齿状线以上者为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下者为外痔,若跨越齿状线上、下者为混合痔。
肛管长约4cm,上续直肠,向后下绕尾骨尖终于肛门。
肛管狭窄的治疗办法是怎样的呢?想了解一下肛管狭窄的治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