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宜食物品
各种腹泻病人,宜选择服食以下物品。
糯米
适宜脾虚泄泻者服食,有补中益气止泻的作用。唐代食医孙思邈称:“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可用糯米配莲子、大枣、淮山药煮粥,加适量红糖服用。或用《刘长春经验方》:“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熟,磨筛,入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调食,大有滋补。
扁豆
有健脾和中与消暑化湿两大功用,所以,既适宜脾虚型腹泻,又适宜暑湿型泄泻。凡脾气虚弱所致的腹泻,可用炒扁豆15克,山药15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一同煎水内服,功效更为显著。或用白扁豆,山药同大米煮粥服食亦佳。对暑湿泄泻者,宜用生白扁豆30~60克,煮汁分2~3次食用。或用白扁豆研粉,每次服12克,1日3~4次,温水送服。也适宜选川扁豆花15~20克,水煎服。
乌骨鸡
可补虚劳羸弱,能治脾虚滑泄。《本草纲目》载有一法:“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1只,洗净。用豆蔻一两,草果二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
苹果
有治疗轻度腹泻和便秘的作用。治疗腹泻时,只吃苹果泥,不吃其他东西,一两天内即可恢复正常。因为苹果中含有鞣酸和有机酸,两者有收敛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曾经称苹果为“整肠止泻剂”,认为用其干燥粉剂,止泻效果尤佳。并介绍一方:“治慢性腹泻,神经性结肠炎,肠结核初期:苹果干粉15克,空腹时温水调眼,1日2~3次。”
荔枝
能补脾益血,又能壮阳益气,故适宜脾虚泄泻和阳虚腹泻之人食用。可用荔枝干果7个,大枣5个,水煎服,治疗脾虚久泻症。《泉州本草》中介绍:“治老人五更泻: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配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
石榴
善治滑泻久泄,适宜慢性腹泻和久泻不愈之人。可用酸石榴适量捣汁饮用,或每日2~3次,每次吃1~2个。石榴皮止泻效果比石榴果实更佳,可用石榴皮15~2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1日2次,饭前服。也可将石榴皮晒干研末,每日早晨服6克,加红糖适量,米汤送服。
乌梅
有收敛止泻之功,适宜久泻不愈者食用。可用乌梅9克,用诃子15克,煎浓汤,饭前空腹饮用,每日2次。
芡实
性味甘涩,功在补脾止泻,适宜脾虚之人大便泄泻者食用。《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一法:“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也可单用芡实研粉,每次30克,同粳米早晚煮成稀粥服食。
栗子
有养胃健脾止泄泻的作用。明·李时珍曾介绍:“煨栗: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20~30枚,顿愈。”
莲子
性味甘涩,能补脾涩肠,故适宜脾虚久泻之人食用。选用莲子(去心),芡实(去壳)各60克,鲜荷叶
(手掌大)1块,以适量糯米煮粥,亦可加砂糖适量服,对脾虚便溏者尤宜。这是近代名老中医叶橘泉的经验。
榛子
能益气力、补脾胃。用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末,每次1匙,每日2次,空腹以红枣汤调服,适宜脾虚型泄泻者食用。
山药
功在健脾,适宜脾虚型泄泻者经常服食。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女,五岁,秋日为风寒所束,心中发热,医者不知用辛凉表散,而纯投苦寒之品,致脾胃受伤,大便滑下,食山药粥,旬日而愈。”除煮粥外,常吃山药糊亦宜。《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中介绍:“用山药半生半炒为末,不满1岁的每次3克,2~3岁用6克,每日服2次,小米汤调糊食用,适宜小儿长久腹泻者。”叶橘泉老中医也有一法:用山药250克,莲子、芡实各120克,共研细末,每次以2~3调羹,加白糖适量,蒸熟作点心吃,每日1~2次,连续服用,适宜脾虚腹泻,慢性肠炎,消化及吸收不良者食用,颇为有效。
苋菜
性凉清热,适宜湿热(暑湿)型泄泻者食用,包括夏季急性肠炎腹泻之人,均宜服食。但对慢性脾虚或阳虚之腹泻,不宜服用。选用新鲜苋菜叶60克,煎水频饮。
马齿苋
性寒,味酸,能清热解毒,只适宜湿热(暑湿)型腹泻者服食。可用干马齿苋60~90克,或鲜品100~
150克,同干扁豆花10~12克,或鲜者15~20克,水煎代茶频饮。
胡椒
《本草纲目》云: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所以,凡屑寒湿(风寒)型腹泻之人,宜食胡椒。可用白胡椒、生姜、紫苏各3克,水煎服,十分有效。也有用胡椒30枚,研成末,以黄酒饮用,对寒湿腹泻者也颇宜。
荜拨
是一种芳香调味品,能温中散寒,适宜寒湿(风寒)型泄泻者食用。可单用荜拨2~3克,水煎代茶饮。
花椒
适宜阳虚型腹泻和寒湿(风寒)型腹泻。《本草纲目》云:“花椒,纯阳之物,散寒除湿,补右肾命门,止泄泻。一妇年七十余,病泻五年,百药不效,予以感应丸五十九投之,大便二日不行,再以平胃散加椒红、茴香、枣肉为丸与服,遂瘳。”所谓椒红,是指花椒的果皮呈红色者而言,因色红者为佳。可用椒红60克,炒后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2~3克,浓米汤送服。
肉桂
适宜阳虚型腹泻。肉桂能补元阳、暖脾胃,对阳气不足、腹冷泄泻者尤宜。可用肉桂研末,每日早晚各用2~3克,调入稀粥内服食,或用肉桂3~5克,红糖10~15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
火腿
适宜久泻者服食。《救生苦海》中有载:“用陈火腿脚爪,白水煮1日,令极烂,连汤一顿食尽。”也可用火腿肉50克,川椒6克,先将火腿切片,加水适量,煎煮成汤,汤沸后入川椒及葱、盐少许,再炖1~2沸,撇去浮油,趁热食肉饮汤。
鹌鹑
性平,味甘,能益气补虚。《嘉祜本草》中认为:“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本草求原》中亦说:“补土续气,治泻痢。”清代食医王孟英还指出:“鹑,甘平,愈久泻。”不难看出,对于慢性脾虚型腹泻者,食之最宜。
林檎
俗称花红。性平,味酸甜,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如《食疗本草》中说它“主谷痢”。《本草拾遗》认为它“主水痢”,实际上都是腹泻便溏之症。《食医心镜》中还介绍:“治水痢:林檎半熟者十枚。以水二升,煎服一升,和林檎空心食。”对急慢性水泻便稀者尤为适宜。
草莓
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利水止泻的作用。尤其是夏季大便水泻者,食之最宜。中医称此法为“利小便而实大便”。《食物中药与便方》中就曾介绍:“夏季腹泻:草莓适量煎水饮服,有止泻之效。”
无花果
性平味甘无毒,它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健胃止泻。如汪颖《食物本草》中就曾说它“开胃,止泄痢。”《云南中草药》也认为:“无花果健胃止泻,祛痰理气。治消化不良,肠炎,痢疾。”《湖南药物志》中还介绍:“治久泻不止:无花果五至七枚,水煎服。”因此,对脾虚腹泻者,宜食之。
人参
为甘温益气之品,有健补脾胃之功。正如《主治秘要》所言:“人参补元气,止泻。”也就是说,凡脾虚型腹泻,尤其是慢性久泻,食之最宜。也包括慢性脾虚久痢之人,皆宜食之。
锅巴
又称锅焦,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纲目拾遗》认为它能“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故对慢性脾虚型泄泻和伤食型泄泻颇为适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介绍:“治老幼脾虚久泻不愈;锅焦、莲肉、白糖各120克,共和匀,每服三、五匙,日三次,空腹服。”《种福堂公选良方》有“治白泻不止:锅巴、松花(炒)各60克,腊肉骨头(烘脆)15克,共为末,砂糖调,不拘时服。”
高梁
又称芦粟。《本草纲目》认为它“温中,涩肠胃。”《四川中药志》说它“益中,止泄。”民间有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泄泻,对此,有报道说,用高粱置锅中炒至黄褐色,有香味时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2~3克,治疗104例,结果100例多在服食6次以内而愈。
蚕豆
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湿的作用。《本草从新》认为,蚕豆“补中益气,涩精,实肠。”所以,脾虚腹泻之人,食之颇宜。
生姜
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故受凉引起的泄泻,或称胃肠型感冒者,食之尤宜。《日用本草》说:“去腹中寒气”。《会约医镜》亦云:“煨姜,治胃寒,泄泻。”对寒湿或风寒型泄泻者宜食之。另有干姜,更有温脾去寒之用,对阳虚型泄泻,尤其是脾阳不振的寒痛泄泻,更为适宜。《千金方》中曾介绍:“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
荷叶
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本草再新》中说:“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对暑湿型泄泻者,食之颇宜。
荜澄茄
能温暖脾肾,健胃消食,《本草述钩元》中曾说:“荜澄茄以温为补,洵属外伤于寒及内虚为寒之对药。”所以,对寒湿型泄泻和阳虚型泄泻者皆宜。
食茱萸
性温,味辛苦,有温中燥湿之功。《千金·食治》认为它“去五脏中寒冷”。《食疔本草》亦谓“主心腹冷气痛”,《中药大辞典》说它“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对于寒湿型泄泻者,食之最宜。
茶叶
性凉,味苦甘,具清火、化痰、消食的作用,对暑湿型或称湿热型泄泻者为宜。民间对急性肠胃炎出现腹泻者,可饮浓茶一杯,缓解症状。《本草别说》中曾介绍:“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
金樱子
性平,味酸涩,有涩肠作用,对脾虚久泄之人,食之尤宜。《本草经疏》中指出:“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金樱子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泉州本草》还介绍,“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30克,党参10克,水煎服。”
除上述食品之外,脾虚型腹泻还宜吃豇豆、羊骨、白鲞、菱角、党参、白术等;寒湿型腹泻还宜吃大蒜、大葱、丁香、豆蔻、砂仁等;湿热型腹泻者,也宜吃西瓜,因西瓜有清热利湿作用。《四朝见闻录》曾载:“一人病泄泻,王继先嘱其吃西瓜,泻遂止。”也宜吃薏苡仁、绿豆等;阳虚型腹泻宜多吃羊肉、狗肉、羊骨等;伤食型腹泻宜吃山楂等。《食物中药与便方》中说:“荤腥鱼肉类宿食不消,呕吐泄泻,心腹冷痛:白胡椒、吴茱萸、橘皮等分,共研细末开水送下,每次3克,1日1~2次。”也宜吃些金橘饼、槟榔等;肝脾不调腹泻宜吃木瓜、米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