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庄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专家,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理事、国际疫苗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药典委员会、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十余种期刊的名誉总编、总编、常务编委或编委等。
庄院士档案
孩子出生后应尽快免疫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必管母亲血液中dna是阴性还是阳性,也不必管乙肝病毒dna值的大小,甚至也不必管母亲血液中e抗原(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只要在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就都可以给孩子哺乳?”记者将信将疑。 庄教授很肯定地回答说:“没错,是这样的。只要正常给孩子进行了免疫,就不会增加他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这一论断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随即他耐心地为记者介绍了3点理由。 第一,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是通过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感染。因此,我们要求在孩子出生时,就立即给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且要越早越好。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病毒抗体,注射到婴儿体内后,如果婴儿被感染,抗体就能中和病毒,立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有人专门做过实验,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通过胃管注入黑猩猩的胃内,黑猩猩不发病;但如果用牙刷刷它的牙龈,再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涂在它的牙龈上,结果黑猩猩发病,说明病毒是通过破损的牙龈黏膜进入血液而感染的。 第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庄教授说:“关于这一点,已有多篇论文发表。”庄教授强调,母乳喂养对婴儿成长十分重要。他说:“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发育较好,发病较少。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尽可能用母乳喂养。” 孕妇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想安全哺乳,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必须进行孕期免疫(编者注:孕期免疫就是指在妊娠第28、32、36周,对孕妇注射3次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也须立即免疫。 对这一问题,记者也在几所三甲医院做了调查,除了一所医院外,其余的都坚持“在孕期28、32、36周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而对于庄辉教授提到的“孕妇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主张,他们表示也有所耳闻,但认为“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至今仍没有执行。 听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后,庄辉教授表示很不理解。他斩钉截铁地指出,是否应该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是一个争议中的问题,而是“铁板钉钉”、有定论的事情了,因为这一做法并无循证医学依据。 庄辉教授说:“在我们上次的谈话中,我已经明确表示,不需要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仔细讲解了个中的原因。这里,我愿意再次重申这一观点。此法并不能降低孕妇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诊疗网建议的乙肝免疫策略中没有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内容,我国卫生部中医诊疗网建议的乙肝免疫策略中也无此法。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母亲分娩过程中,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预防了。因此,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不必要的,也不能作为日后哺乳的条件。” 庄辉教授继续指出,这也是“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直未被写入美国、欧洲、亚太和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或相关“共识”中的原因。乙肝并不可怕,只要对它有充分的认识,严格按照《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操作,携带乙肝病毒的妈妈就可以安全哺乳,健康幸福地生活。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注射免疫球蛋白,保护其免受乙肝病毒侵袭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并非经消化道传播。